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源远流长,《内经》中即有"喘鸣"等称呼,《金匮》奠定了哮喘辨治的基础。元代朱丹溪首提"哮喘"病名,明清对哮喘的病因病机和治疗逐步发展完善,明代医家提出哮有"宿根",反复发作,治疗宜"扶正祛邪",并对哮与喘进行鉴别。清代医家总结有外邪、起居、饮食引发宿痰而致哮喘,也有遗传因素的"幼稚天哮"。治疗要分发作期和缓解期,要辨寒热虚实,和分肺脾论治,并倡导内外兼治和天灸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鸡冠花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电子感观分析法(色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b*值,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鸡冠花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冠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用SPSS 19.0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L*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呈极显著负相关。a*,b*与异鼠李素含量不相关,L*,a*,b*与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不相关。结论:鸡冠花粉末颜色越暗、偏红程度越大,其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高,而偏黄程度大,则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低;鸡冠花异鼠李素含量仅与鸡冠花粉末明暗程度相关(负相关);鸡冠花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与其粉末颜色不相关。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代表了植物中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因此用它们作对照品来分析药材有效成分与粉末颜色相关性有一定意义,且测定鸡冠花的颜色值用以评价其质量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可为鸡冠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另外,鸡冠花主要色素类成分为红色素,鸡冠花粉末颜色值是否反应鸡冠花红色素的含量以及鸡冠花具体发挥作用的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州某重点大学医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性态度、性行为状况和相关认知,为医学院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名本科三年级医学生的性态度、性行为及避孕知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4.0%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可接受态度;53.0%的学生有恋爱经历;5.0%的学生承认发生过性行为,男生明显多于女生,无保护性行为使20.0%的学生或其性伴侣意外妊娠;41.0%的学生知道安全套的用法。结论大部分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但对其后果考虑不足,对避孕知识了解差,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早对医学生进行系统、全面、规范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总结周福生教授辨治调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周福生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外因,脾气虚弱则是关键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瘀血为标,气机升降失常贯穿病程始终。周福生教授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辨证-辨质”三位一体的辨证思路及治养结合的观点;治疗与调护以扶正祛邪、注重顾护脾胃与调整气机为原则,将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分为脾胃气虚、脾虚肝郁、气阴两虚和脾胃湿热4型,分别采用陈夏六君丸或香砂六君丸、柴芍六君子汤、益胃汤、藿朴夏苓汤进行加减治疗,并根据夹湿、夹瘀、夹肝郁气滞、夹热毒等兼夹证的不同而随证加减。提出“近期治疗-中期治疗-延期随访”的疗程与随访方案,即包括半年内的中医药近期治疗,近期治疗结束至慢性萎缩性胃炎逆转为非萎缩性胃炎后的再巩固治疗半年的中期治疗,以及所有疗程结束后的追踪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者,一般需辨证治疗3 ~ 6个月,中度萎缩者,需治疗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肌健力口服液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MSCs,5-溴脱氧嘧啶(Brdu)和CD44双重免疫组化鉴定,传3代后的MSCs分为强肌健力口服液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肌凝蛋白(Myosin)、结蛋白(Desmin)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第3d,部分细胞出现Desmin和Myosin。结论强肌健力口服液含药血清诱导MSCs向成肌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0例痿病辨证用药规律。方法:调研200例痿病患者初诊(入院时)症状、体征、舌脉、诊断、处方用药情况,采用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归纳痿病常见证型和常用药物。结果:Ⅰ类药物由升麻、柴胡、当归、党参、甘草、五爪龙、白术、黄芪、陈皮组成,第Ⅱ类药物包括一些健脾补肾、补虚润肺、补血调肝、强筋活络、强腰膝之品。结论:痿病的治疗以健脾为主,脾肾并补,五脏相关。  相似文献   
7.
补肾健脾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补肾健脾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补肾健脾方低、中、高剂量(分别为30.2、60.4、120.8 g.kg-1)灌胃正常大鼠制备血清,将含药血清直接添加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中,培养10 d,观察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eAg)分泌的影响。【结果】补肾健脾方经体内代谢后能抑制2.2.15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并呈一定的量效与时效关系。低剂量组服药后3 h 1:4稀释度含药血清的HBeAg抑制率最高,为97.91%;而中剂量组服药后3 h 1:2稀释度的含药血清则达到抑制HBsAg的饱和量,其抑制率为86.84%。【结论】补肾健脾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罗日永教授运用"健脾补肾兼清余邪"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见解与经验.认为感染湿热疫毒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主因,而脾肾不足是病变的关键,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临床上运用"健脾补肾兼清余邪"的治疗大法,可执简驭繁,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状况及需求,为医学院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实的指导方向.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名本科三年级医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教育需求、避孕及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 结果 医学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书籍杂志(69% )、互联网(32%)、同学朋友(31%)、电影电视(24%);而老师只占5%;医学生对避孕知识了解相当有限;大部分医学生认为自己非常需要接受性健康教育. 结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不能替代性健康教育,医学院校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早对医学生进行系统、全面、规范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补肾健脾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补肾健脾方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补肾健脾方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补肾健脾方作用于2.2.15细胞10d后,药物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7.80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05g/L和9.55g/L,治疗指数分别为1.98和3.96。结论:补肾健脾方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