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4例属同一家族的三代男性行X线及CT检查,并作文献复习。结果:病变以手、足小骨、骨盆、长骨骨骺及骨端为好发部位,呈对称性,以松质骨为0.2-1.5cm散在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为特征。结论:骨斑点症X线、CT表现具有特异性征象,可明确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临床表现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0-45岁.9例患者中3例为健康体检者,5例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不规则发热,1例为间断性胸闷并胸部疼痛.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血管成像技术来显示病变的供血动脉.结果 9例PS患者经多层螺旋CT全部正确诊断,隔离肺在CT上表现为境界清晰的非强化包块,其供血动脉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均证实为来源于主动脉.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诊断P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0岁 ,间断性尿频 ,排尿不畅 10余年。排尿后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 ,表面光滑 ,质韧 ,中间沟消失。膀胱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按无菌操作插入导尿管至尿道前列腺部时插入困难 ,缓慢推注滤过空气 2 0 0ml,15 0 %W /V无菌混悬液 2 5ml,拔出尿管 ,令病人分别向左、右翻转 2周后摄片。头低足高正位片显示 :尿道前列腺部少量不规则片状钡斑 ,左侧射精管、输精管壶腹段有钡剂充盈 ,并呈不规则串珠状增粗 ,膀胱腔壁毛糙 ,小梁增粗。腔内显示一花生米大小椭圆形充盈缺损 ,右侧壁处示一枣样大狭颈憩室影。诊断 :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炎、左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6例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3.3%,观察组为95.8%,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非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的治疗方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狭窄的23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MSCTA与SC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用于评价的92个血管分支中2种检查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为30支,均为阴性者8支,SCA阳性而MSCrA阴性1支,SCA阴性而MSCTA阳性5支,MSCTA敏感度96.8%,特异度61.5%,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8.9%;MSC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SCA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5);21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中有17例发现冠状动脉壁存在钙化。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总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于背根神经节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患者通过CT进行引导后给予其在背根神经节处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持续治疗,并记录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情况(VAS)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按照规定时间在术后2个月中按时对其疼痛的缓解情况进行探访,通过对VAS评分情况进行汇总归纳,疼痛基本消除(VAS评分情况大于75%)的患者共有44例,疼痛明显减缓(VAS评分情况在50%~75%)的患者有47例,疼痛没有明显改观(VAS评分情况小于50%)的患者有21例,其总有效率为81.25%(9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后期观察中均未出现局部严重神经损伤、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使用双极手动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局部严重出血、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肺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静脉瘘(PAVM)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7例经影像学明确诊断的PAVM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即时造影复查栓塞效果。栓塞材料使用弹簧钢圈、无水乙醇或明胶海绵。术后随访1~5年。结果 7例PAVM中简单型4例,复杂型3例;发现病变(畸形血管团)16处(16/7),供血动脉23支(23/7),其中1支(1/23/7)为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栓塞全部靶血管(23/23),其中使用弹簧钢圈者17支(17/23),无水乙醇加明胶海绵条者4支(4/23),单纯使用无水乙醇者2支(2/23)。栓塞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者分别为14%(1/7)和86%(6/7),血氧饱和度升高至96%.100%,无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住院及随访期内无PAVM复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HHT并发鼻衄者经上颌及面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PAVM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应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读片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 ,6 0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上腹部饱胀 ,进食后加重 ,无恶心、呕吐、返酸及嗳气等症状。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 ,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3.5× 10 9/L ,N 0 .4 15 ,Hb 10 7g/L ,PLT :33× 10 9/L。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及生化检查 :ALT :70U/L ,AST :89U/L ;TBIL :5 1μmol/L ;DBIL :19 .80 μmol/L ;ALP :16 8U/L ;K+:3.85mmol/L ;Na+:139.4mmol/L ;Cl- :10 5 .3mmol/L ;血钙 :2 .2 0mmol/L ;…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钡餐造影检查和CT的对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CT及MSCT对胃间质瘤(GSTs)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GSTs均行钡餐造影,10例行常规CT检查,5例行MSCT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病灶位于胃体部8例,胃底部5例,胃窦角切迹处2例。影像学检查的15例GSTs中,良性8例,直径均<5cm,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或潜在恶性7例,直径均>5cm,肿块内均见不规则的坏死区,5例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2例伴远处转移。5例MSCT检查中4例动脉期扫描时可见到肿块边缘及实质内散在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实质成分持续强化。多平面重建(MPR)结合MSCTA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供血动脉。钡餐检查中腔内型和腔内外型11例,表现为局部黏膜皱襞隆起,腔内见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7例肿块黏膜面见小龛影。4例腔外型中仅1例显示胃腔受压变形,余3例未见异常。结论:钡餐造影作为GSTs的首选方法,对腔内型和腔内外型肿块的诊断有价值,而对腔外型的诊断有限。CT特别是MSCT多期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血管成像(MSCTA)对GSTs的准确定位及病灶的定性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