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肝脾相关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应用发展于《伤寒论》。伤寒以降,众医家对肝脾相关理论亦进行了深入发挥。1宋元明清肝脾相关名方层出不断,肝脾相关理论更为明晰其中将肝脾相关理论应用发挥的最为广泛的是宋朝时创立的逍遥散。本方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去苗)一两,芍药(白)一两,甘草(微炙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人认为,舌诊与脉诊相比,舌象相对脉象来说比较直观。所以舌诊比较具有客观性,对于同一个病人来讲,不同医生的诊断结果差异性不大,而对于脉诊而言,则由于个人的主观性较强,所以诊  相似文献   
3.
多数医家把脾、胃、小肠混为一谈,认为脾是消化的主体,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消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等等,相应的脾胃疾病也多从脾来论治。而对于小肠,虽然也与运化水谷有关,却很少有人提起。是小肠的功能微不足道,还是我们忽视了小肠的功能?本文将从脾与小肠的功能入手,引经据典,旁引众医家论述,从而为脾正名。替小肠申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