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郑纯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郑教授认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根本,临床可见肾虚肝旺、肾虚肝郁、肾虚脾弱、心肾不交4种证型,在临床治疗中以肾虚为切入点,拟补肾、养阴、调肝、健脾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尤昭玲教授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认识及多年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探讨"阳化气,阴成形"与不孕症的内在联系,进而为预防和治疗不孕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常见中医证型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诊断和辨证标准纳入122例子宫肌瘤患者,然后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子宫肌瘤四种常见中医证候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证候间子宫肌瘤位置分布以及最大径、平均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最大径及平均直径为5~10 cm者比例均大于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其余各证型之间最大径及平均直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间不同超声回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瘀结证回声不匀者占76.47%,气虚血瘀证低回声占70.59%,远高于两证其他回声所占比例。痰湿瘀结证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不同超声回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候之间肌瘤单发或多发情况差异以及形态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常见中医证候在肌瘤位置、大小和回声方面具有一定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总结郑纯教授从心论治妇科痛证的经验。郑教授认为妇科痛证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发生后多出现情志变化。从情志致痛与心的关系、心主血与妇科痛证、心主神志与妇科痛证论述了妇科痛证病因病机与心的关系。主张宁心安神、滋肾养阴治疗月经病痛证;交通心肾、舒心养神治疗妊娠病痛证;养心通脉治疗产后诸痛;清心扶正治疗妇科癥瘕疼痛,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润燥止痒方治疗阴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止痒、证候疗效及其相关性,探索以症为主,症证结合的疗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观察设计方案,按1∶1纳入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受试者24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皮肤瘙痒症主症及阴虚风燥证主次症状。评价该方止痒效应及证候疗效,分析主症及证候改善的相关性。结果:1)润燥止痒方止痒总显效率为55.93%,总有效率为92.37%,疗效优于对照药(P0.05);治疗阴虚风燥证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80%和98.31%,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止痒、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均显著相关(P0.05);证候主要症状瘙痒入夜尤甚、皮肤干燥与瘙痒积分变化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阴虚风燥证患者证、病积分变化显著相关(P0.05)而非典型证无相关性;结论:润燥止痒方对阴虚风燥型皮肤瘙痒具有较好止痒作用,其作用特点在于改善瘙痒及其伴随的入夜尤甚、皮肤干燥等症状。临床证候的典型性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症证结合评价有助于评价中药改善症状的作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异病同治之法观察环养血颗粒治疗气血两虚型崩漏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气血两虚型崩漏患者给予宫环养血颗粒治疗,每次1包,每天2次,从阴道出血开始连用20d为1个疗程,服中药期间停服其他激素药物的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者进入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102例患者总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88.23%。所有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痊愈者随访3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宫环养血颗粒治疗气血两虚型崩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1].其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笔者2004~07~2007~09应用自拟肝脂康胶囊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新药研发是中医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中药新药研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中药新药研发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即利用和借助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诠释中药新药的科学内涵,并保持中医特色基础下的高速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可回避并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主要脉症。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收集162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脉症,采用多因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中第1类头晕、头胀、目眩、耳鸣、健忘、乏力、心烦、失眠、多梦、心悸、舌红、少苔、脉细,第2类面红、口干、遗精、早泄、阳痿、腰酸、脉沉分别反映了阴虚阳亢证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和肾阴不足的病理变化。而其中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失眠、口干、舌红、苔少、脉弦、脉细位于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前列以及前5个主成分中。结论:上述10个脉症可以作为主要脉症列入该证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病证结合及其临床科研设计思路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证结合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切入点。病、证均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相互关系因纵横联系既单一又复杂。临床诊疗应根据病、证、症的主次、轻重、缓急,以病为主,病证结合;或以证为主,证病结合;或以症为主,症病或症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或中医证候研究,依据目标适应证选择病证结合、证病结合、症病(或证)结合模式,科研设计、分析总结应注意因广义或狭义病证关系所致多种混杂因素的均衡,分析总结应注意排除上述混杂因素导致的各种偏倚。分析症、证、病及其各种观察指标的相关性,有助于探讨药物或治疗方法的临床特点,阐明中医证候与西医检测指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