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抗MRSA海绵真菌的分离及菌株W0707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采自海南、湛江海域的海绵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抗MRSA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方法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558为指示菌,利用KB法进行活性菌株筛选,通过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18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0707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海水马丁氏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培养真菌选择性,共分离得到真菌133株,活性筛选得到阳性菌株4株,其中菌株W0707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W070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相似文献
3.
蜂海绵Haliclonasp.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5
对采自我罱海的蜂海绵Halicloma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Haliclonasp.中分离出2个结晶性化合物1和2。应用波谱分析和元素分析鉴定1和2的结构分别为1,3-二甲基黄嘌呤和对羟基苯甲酸。这是从海绵中分离出上述化合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5.
南海多刺网结海绵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南海多刺网结海绵(Gelliodes spinosella Thielle)的正丁醇可溶物中分离出3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1HNMR、~(13)CNMR和EIMS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1)、苯乙酸(2)和α-苯基丙氨酸(3)。 相似文献
6.
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海绵共附生真菌Hansford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NMR、MS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真菌Hansfordia sp.的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1)、4-chloro-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2)、6-hydroxymellein(3)、(R)-4ydroxymellein(4)、3-(2-hydroxypropyl)-8-hydroxy-3,4-dihydroisocoumarin(5)、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6)、(S)-regiolone(7)和cy-clonerodiol(8)。结论化合物1~8全部为首次从Hansfordi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海洋臭椿类三萜(malabaricane triterpene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内外海洋臭椿类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阐明海洋臭椿类三萜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Hong Kum Lee Deuk-Soo Lee Junghyun Lim Jung Sun Kim Kwang Sik Im Jee H. Jung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1998,21(6):729-733
The crude extract ofStreptomyces sp. strain KM86-9B, isolated from a marine sponge, display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n topoisomerase I activity. 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ative components by bioactivity-directed fractionation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a series of iso- and anteiso-fatty
acids. 相似文献
10.
从南海蓖麻海绵Biemna fortis中分离出4个有机化合物,经IR,~1HNMB,~13CNMR,EIMS,GC-MS等方法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正十八酸(1),鲨肝醇(2),5α, 8β.环二氧-24ξ-甲基胆甾-6, 22-二烯-3β-醇(3), 24ξ-甲基胆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