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鸣 《西北药学杂志》1996,11(5):215-216
考察了头孢哌酮钠在醋酸钠平衡液中的稳定性。二药配伍后,置室温(25℃)及37℃水浴中,6h内溶液无颜色改变,亦无沉淀、气体产生,头孢哌酮钠均在初始浓度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患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约10min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意识丧失,血压未测及。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及氢化可的松治疗,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ephadex G-10凝胶色谱柱(15.0mm×300mm),以pH 7.0的0.05mol.L 1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流速为1.2 mL.min 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头孢哌酮高分子聚合物与头孢哌酮药物单体能较好分离,头孢哌酮自身对照的线性范围为5.01~250.71μg.mL-1(r=0.9999);在10.13~30.24 mg.mL 1内,供试品溶液浓度与聚合物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定量限为0.14μg;方法精密度良好(RSD=0.50%,n=5);样品测定重复性与重现性好(RSD=0.82%,n=5;RSD=3.4%,n=3)。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应用抗生素的效果及时间效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医院25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不同抗生素使用方法将其分为甲组(87例,施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乙组(82例,施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丙组(45例,施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治疗)、丁组(38例,施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治疗)。对比四组患儿临床治愈率、时间效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四组患儿临床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甲、乙、丙、丁四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5.56±0.25)d、(5.35±0.31)d、(5.15±0.23)d、(5.09±0.24)d,对比可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较甲组(2.30%)、乙组(1.22%)更高,χ2=6.087、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药菌及二重感染患者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的294例耐药菌感染患者及二重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培养出33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67株占79.46%,革兰阳性菌69株占20.5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79.78%;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82.61%;127例二重感染患者培养出病原菌201株,均为革兰阴性菌,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80.10%。结论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药菌及二重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舒普深治疗,B组采用舒普深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体温、肺部啰音、胸部X线平片和白细胞计数等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B组细菌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清除细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敏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有良好疗效。随着头孢哌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乃至滥用,耐药率逐渐升高。国内外研究表明β-内酰胺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是解决临床细菌耐药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阐述国内头孢哌酮复方制剂的情况,对比了不同头孢哌酮复方制剂中联用β-内酰胺酶的配伍比例和用法用量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使用头孢哌酮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系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的混合制剂,因其抗菌谱广而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骨骼及关节感染等。现将我科收治1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圣雨  邢海燕  姜玲  史天陆 《安徽医药》2014,(11):2193-2195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可能会引起抽搐,引起有关医务人员关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收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引起抽搐的6例案例,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后数天,患者突发抽搐,停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须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同时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高龄患者更应谨慎,密切关注临床症状,警惕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The peritoneal absorption of cefoperazone, administered by intraperitoneal (ip) perfusion in a large volume (100mg/40ml), was investigated in rats. Its pharmacokinetics was also studied after ip or intravenous (iv) injection of 100mg/kg in two groups of rats. The peritoneal uptake after the two modes of ip administration was rapid, peaking in less than 20 minutes and the means of peak concentrations were similar. The peak remained high in the group perfused with a large volume for at least 4 hours, which was the end of sample collection. In addition, the absorption half-life and the fraction (F) reaching systemic circula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found to be 10.0±2.5 min and 0.93, respectively. A brief distribution phase (t½α8.0 ± 0.67 minutes) appeared only after the iv bolus. Otherwise the decline in serum concentration was monoexponential with half-lives of 39.0 ± 4.0 and 63.6 ± 7.5 min for the iv and ip injected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stability of cefoperazone in plasma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o be unstable at physiological pH even at - 30° C and the samples collected should be buffered in acidic media to optimize stability.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is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its elmimination kinetics during in vivo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