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对红树植物海莲内生真茵茵丝体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教据和各种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对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ium sp.091402菌丝体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ium sp.091402菌丝体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2E)-麦角甾-5,7,22-三烯-3-醇(1),(313,5α,8α,22E)-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2),(3β,5α,6α,7α,22E)-5,6-环氧麦角甾-8(14),22-=-烯-3,7-二醇(3),(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4),soyasapogenol B(5)和citrinin H2(6).  相似文献   
2.
红树植物尖瓣海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包淑云  林文翰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68-1171
目的:为了寻找红树植物尖瓣海莲不同于陆生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民间治疗疟疾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 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羽扇豆醇(3)、 蒲公英萜酮(4)、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5)和鲨烯(6)及3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和7α-hydroxy-sitosterol (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莲叶提取物(BSLE)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 先以CCK-8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试BSLE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的抑制作用。再以流式细胞术观察BSLE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然后建立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的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BSLE对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最后将BSLE以9.6 g/kg剂量对小鼠单次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大小。结果 BSLE在细胞实验中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两种常见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MGC80-3的增殖,对这两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31.02 μg/mL和35.23 μg/mL。在裸小鼠抑瘤试验中,BSLE随着剂量增加对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相对肿瘤增殖率(T/C)均低于40%。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BSLE能增加肿瘤细胞进入G0/G1期的细胞比率,提示它可能作用于G0/G1期。BSLE的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腹泻和体重增长缓慢。结论 BSLE对胃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阻滞细胞G0/G1期有关。BSLE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较少且症状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莲叶、尖瓣海莲叶的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外观性状观察、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海莲叶、尖瓣海莲叶在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药材性状表现为干燥叶展平后均呈矩圆形或倒披针形,网状脉序,革质;显微鉴别特征均为两面叶,叶表皮为复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外层表皮细胞含单宁,下表面具气孔,多为不等式类型;中脉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叶肉组织薄壁细胞均含单宁和草酸钙结晶,海莲薄壁细胞含单宁多,含草酸钙结晶少。结论:本实验研究了海莲叶、尖叶海莲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海莲药材鉴别、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红树植物尖瓣海莲(Brguiera sexangula var. rhynchopetala)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 HPLC 等手段对尖瓣海莲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NMR, MS 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红树植物尖瓣海莲(Brguiera sexangula var. rhynchopetala)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6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 methylent-16β,17-dihydroxy-9(11)-kauren-19-oate (1), ceriopsin E (2), ent-kaur-16-en-13-hydroxy-19-al (3), 4α,5S,8α,9α,10S,13S-ent-17-hydroxy-16-oxobeyeran-19-al (4), 17-hydroxy-16-oxobeyer-9(11)-en-19-al (5) 和 4''-hydroxy-3''-methoxyphenol-β-D-[6-O-(4"-hydroxy-3",5"-dimeth-oxylbenzoate)]-glucopyranoside (6)。结论 化合物 2, 3 和 6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酚苷类化合物 6 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和白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lbus) 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