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89篇
  4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胃、脾、肺、肝、肾、心为主,常使用苦杏仁、当归、茯苓、柏子仁、瓜蒌皮等药物,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苦杏仁-瓜蒌皮、苦杏仁-郁金、当归-柏子仁等。结论叶天士治疗便闭病是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注重湿热在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注重肺气宣肃、肝气疏泄、膀胱气化作用。叶天士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专利复方,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Excel表,对入选的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频繁项集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得到96首专利复方,频次统计发现用药多温、平,以甘、辛、苦味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白芍、陈皮、白术、防风、茯苓、甘草、木香、黄连、麸炒白术、柴胡等;频繁项集分析显示药物配伍以调和肝脾、燥湿止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见药对包括防风-白芍、柴胡-白芍、炙甘草-陈皮、山药-茯苓等;聚类分析发现3个中药功能模块,即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理气止痛,燥湿止泻;温中散寒、涩肠止泻;复杂网络分析发现核心药物33味,核心配伍的功效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结论:数据挖掘为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应以调肝、健脾、温肾为基本大法,兼顾涩肠止泻、养心安神、调和寒热等,根据患者症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用药规律,并探讨聚类分析所得中药新方对排卵障碍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近20年相关中英文文献,提取、整理中药信息,采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分析中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用药特点、关联规则。确定聚类分析所得中药新方用于实验研究,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雄激素致排卵障碍大鼠模型)、来曲唑组(模型组+来曲唑)、补肾健脾方组(模型组+补肾健脾方),每组10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内各级卵泡发育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激素(P)等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纳入132个方剂,包含146味中药,涉及肾虚血瘀证、肾阴虚证等8个证型,使用频次≥20的有当归、熟地黄、菟丝子等27味中药,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归经以肾为主,脾、肝次之。关联规则强度最高药对为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聚类分析获得三类新药组合,经专家讨论新方“补肾健脾方”用于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雄激素所致排卵障碍大鼠模型卵巢内大多卵泡呈囊性扩张,几乎无黄体生成。补肾健脾方组大鼠卵巢内发育卵泡增多,颗粒细胞及黄体数目增加,且血清E2、P及FSH水平均有所升高。结论:通过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以补肾药物为主,聚类分析所获补肾健脾方可改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促进卵泡发育,并改善血清激素水平,有效提高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华医典》医案部分的不寐医案进行挖掘分析,探究清代医家不寐诊治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为清代医家诊治不寐的数据来源,对其进行不寐诊治的医家著作、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的频数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1.0对所筛选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122条医案,涉及医案著作32本,不寐诊治记载频数较高的清代医家为张聿青、邵兰荪、缪松心、叶天士、吴鞠通;122条医案中,涉及中药17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1 205次。经过筛选,得到50味不寐诊治的高频中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其药性多平、微寒;药味多甘、苦;归经以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得,茯神、酸枣仁为常见两味药药对,茯神、酸枣仁、远志为常见三味药药组;通过聚类分析可得7个药物组合,如生脉散加减、阿胶鸡子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归脾汤加减、涤痰汤加减、天王补心丹加减、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等。结论:清代医家诊治不寐注重虚实,虚证多选用补益气血,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品,辨证多以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多见;实证多见肝亢与痰热,故用药多配伍平肝潜阳、化痰理气之剂。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均重视脾胃,当代医家临床也以脾胃为先。基于脾“中央土以灌四傍”理论,通过对《名医类案》中情志致病医案的脏腑调理和方剂使用进行数据频次分析,总结其治疗规律为以调理脾脏、益气养血为基础,脾脏和本脏同调或数脏同调,恢复脾与本脏的气机,为治疗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hierarchical extensions of well-known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example, when stimulus-action mappings vary across time or context, the brain may learn two or more stimulus-action mappings in separate modules, and additionally (at a hierarchically higher level) learn to appropriately switch between those modules. However, how the brain mechanistically coordinates neural communication to implement such hierarchical learning remains unknown. Therefore, the current study tests a recent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proposed how midfrontal theta oscillations implement such hierarchical learning via the principle of binding by synchrony (Sync model). More specifically, the Sync model uses bursts at theta frequency to flexibly bind appropriate task modules by synchrony. The 64-channel EEG signal was recorded while 27 human subjects (female: 21, male: 6) performed a probabilistic reversal learning task. In line with the Sync model, postfeedback theta power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negative prediction errors, but not with positive prediction errors. This relationship was especially pronounced for subjects with better behavioral fit (measured via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of the Sync model. Also consistent with Sync model simulations, theta phase-coupling between midfrontal electrodes and temporoparietal electrodes was stronger after negative feedback.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brain uses theta power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flexibly switching between task rule modules, as is useful, for example, when multiple stimulus-action mappings must be retained and used.SIGNIFICANCE STATEMENT Everyday life requires flexibility in switching between several rules. A key question in understanding this ability is how the brain mechanistically coordinates such switches. The current study tests a recent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Sync model) that proposed how midfrontal theta oscillations coordinate activity in hierarchically lower task-related areas. In line with predictions of this Sync model, midfrontal theta power was stronger when rule switches were most likely (strong negative prediction error), especially in subjects who obtained a better model fit. Additionally, also theta phase connectivity between midfrontal and task-related areas was increased after negative feedback. Thus, the data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brain uses theta power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flexibly switching between rules.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等多部著作为方源,收集含有海马的相关方剂,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构建。结果 共筛选有文献记载的含海马方剂154首。从剂型看,大多为散剂,从方剂分布年代来看,海马的应用虽然有很长历史,但是古代应用并不广泛,现代应用较多。通过对配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与海马配伍频率较高的是“鹿茸”、“熟地黄”、“肉苁蓉”等补益药物。从功效主治方面看,大多数方剂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健脑等功效;主治病症中,除“阳痿”、“癥瘕”、“疔疮”等《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疾病之外,还可治疗“虚劳”、“健忘”、“瘿病”、“不寐”、“痹证”、“小便淋沥或不通”等。对其进行关联关系分析发现,海马配伍补肾温阳的效果较为明显,多用于治疗阳痿,且腰痛、虚劳、遗精、健忘、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补肾关系密切;在治疗癥瘕时,多与醋、樗鸡、干漆、硇砂、斑蝥、水蛭、没药、当归配伍。结论 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含海马方剂的常用剂型、分布年代和药物配伍规律,发现了历代医家应用海马的临床经验,还探索了海马的潜在应用价值。海马作为一味海洋中药,具有温、补、托、消等特性,除常用于治疗阳痿外,还可用于治疗腰痛、健忘、瘿病、不寐、痹证等病症,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海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研究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处方,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药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372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应用最多的前3位依次为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归经以肝、心、脾、肾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新方组合11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以海桐皮汤为主方,治法主要是祛湿散寒、化瘀通络,治肝是关键,兼顾心脾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调节DNA甲基化的中药活性成分和用药规律。方法: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DNA甲基化相关基因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找靶基因相关的活性成分和中药,纳入条件为类药性≥0.18,口服生物利用度≥30%,构建中药-成分-甲基化靶点作用网络。采用DAVID 6.8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参与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同时收集中药功效及性味归经信息,分析调节DNA甲基化的用药规律。结果:获得23个潜在的DNA甲基化靶点,与449个活性成分和342味中药相匹配。其中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异鼠李素等可能是干预DNA甲基化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半枝莲、丹参、枸杞子、灯盏细辛等可能是干预DNA甲基化的主要中药。相关通路以TNF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等抗炎通路为主。用药规律分析显示,干预DNA甲基化的中药多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止痛、补益等功效。结论: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中药调节DNA甲基化的活性成分,归纳了中药干预DNA甲基化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治疗DNA甲基化相关疾病的实验验证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