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0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67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234篇
临床医学   2144篇
内科学   76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32篇
综合类   4769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64篇
  15篇
中国医学   1956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1015篇
  2010年   874篇
  2009年   835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95篇
  2002年   598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胎龄<34周早产儿不同断脐方式下血红蛋白、胆红素及相关并发症差异,为早产分娩行挤压脐带断脐法(UC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经阴道分娩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根据断脐方式分为UCM组(n=59)和立即断脐(ICC)组(n=56),比较两组早产儿娩出后血红蛋白变化趋势和输血量、住院期间经皮胆红素值及光疗时间以及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UCM组出生后1 h内、出生后1周左右和出院前血红蛋白显著高于ICC组(t=2.246、2.123、1.886,P<0.05),住院期间ICC组早产儿输血次数及每人次输血量显著多于UCM组(χ2=2.145,t=2.160,P<0.05)。两组经皮胆红素达峰时间均为3~6 d,UCM组经皮胆红素值显著高于ICC组(t=2.231、2.654、2.686、2.038,P<0.05),两组光疗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断脐相比,挤压脐带可增加胎龄<34周早产儿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量,减少住院期间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且不增加患儿病理性黄疸和并发症的风险,可作为胎龄<34周早产儿首选的断脐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产前免疫球蛋白(Ig)G抗体效价监测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意义、Rh-HDN血清学试验及临床换血疗法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产科门诊收治的209例RhD阴性孕妇IgG抗体及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新生儿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及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9例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的有80例,IgG-抗D阳性49例;临床确诊ABO-HDN 39例,全部为O型孕妇,确诊Rh-HDN 7例,O型孕妇1例、A型4例、B型2例;Rh-HDN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为抗D 6例,抗D/抗C 1例;Rh-HDN溶血三项试验全部为强阳性;7例Rh-HDN有4例进行了换血治疗,黄疸及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监测和血清学试验对于预防和及时治疗HDN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输液泵外周静脉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防止核黄疸发生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暴露于高水平胆红素下可致四肢运动障碍和脑瘫甚至死亡,然而目前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eonatal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NBE)早期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指标。近年来,诸多学者利用多模态MRI及影像组学开展大量研究,试图为NBE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新的影像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胆道植入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TACE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接受了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的植入后规律行5次TACE(实验组),另外47例患者仅进行了胆道支架联合和125I粒子条的植入(对照组)。对两组基线资料按照1∶2进行配对后分析两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倾向性匹配后,实际配对完成患者10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320 d,生存期中位数为376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 162 d,生存期中位数为186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轻微并发症均得到控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金属支架和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TCBDE)在小婴儿(年龄<3个月)胆总管远端梗阻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3个月以下小婴儿胆总管远端梗阻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2例患儿均为男孩, 黄疸及无胆汁粪便, 肝功能异常,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总管结石并末端梗阻, 胆管扩张, 经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日龄分别为67 d和86 d, 手术时体重分别为3. 33 kg和4. 65 kg, 采用了全身麻醉下LTCBDE。术后经留置引流管胆道冲洗, 并口服利胆药, 复查肝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胆道造影评价及随访。结果 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清除了胆总管结石, 无中转开放手术, 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黄疸消退。其中1例于术后2周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 术后2周引流管脱落;另1例术后8周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 术后10周顺利拔管。2例患儿均在随访中, 目前无胆道结石复发, 胆总管无扩张, 胆总管远端无梗阻。结论对于小婴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09例,同时选取母乳性黄疸患儿68例,健康新生儿80例。检测3组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粪便标准肠道菌群,对比3组门水平优势菌群和属水平优势菌群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结果 胆汁淤积症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水平和总胆红素比值(DBIL/TBIL)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Ⅱ度菌群失调和Ⅲ度菌群失调占比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水平显著高于母乳性黄疸组和健康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变形菌门水平显著低于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中放线菌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LT、TBIL、DBIL、DBIL/TBIL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呈正相关(均P<0.05),与放线菌门呈负相关(均P<0.05);TBIL与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大肠杆菌、肠球菌呈正相关(均P<0.05);DBIL与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均P<0.05);DBIL/TBIL与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B/E值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菌群失调,双歧杆菌明显减少,且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补充益生菌可能成为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不可切除胆道癌致阻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61例胆道癌行经皮介入降黄患者的资料。总体划分为训练组(n = 188)及验证组(n = 7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有阻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存情况。绘制AUC曲线及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通过K-M曲线评估分类预测因子的危险分层能力。 结果在261例患者中,训练组中位OS为244 d(IQR:213,275)。验证组中位OS为236 d(IQR:186,28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清钠、糖类抗原199水平和肿瘤亚型为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和1年的OS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诺模图。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该模型在训练组(0.817、0.825和0.796)和验证组(0.921、0.880和0.904)对3、6个月和1年的OS预测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 结论本模型能够较好预测不可切除胆道癌伴阻黄患者3、6个月、1年的生存机会,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下肝胃造瘘引流术(EUS-HG)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中位年龄72岁。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EUS-HG组(20例),应用EUS-HG治疗;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36例),应用PTC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疗效、并发症、手术费用及观察塑料双猪尾支架的中位畅通期。 结果 (1)两组患者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2)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总胆红素(TBIL)在EUS-HG组为(362.15±138.27)、(56.85±28.57)μmol/L,在PTCD组为(356.47±130.69)、(60.93±25.79)μmol/L;碱性磷酸酶(ALP)在EUS-HG组为(896.57±357.29)、(146.59±48.63)U/L,在PTCD组为 (883.65±364.32)、(151.57±49.73)U/L;谷丙转氨酶(ALT)在EUS-HG组为(252.36±38.77)、(60.29±31.57)U/L,在PTCD组为(246.26±32.57)、(62.56±32.87)U/L;谷草转氨酶(AST)在EUS-HG组为(259.37±30.64)、(62.28±26.58)U/L,在PTCD组为(242.37±29.52)、(60.28±29.57)U/L,组间下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C反应蛋白(CRP)在EUS-HG组为(52.57±31.95)、(16.95±8.77)mg/L,在PTCD组为(53.42±35.79)、(25.13±14.77)mg/L,组间下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纳差、腹胀症状缓解率,EUS-HG组80.0%(16/20)和PTCD组52.8%(19/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皮肤瘙痒、腹痛症状缓解率,EUS-HG组90.0%(18/20)和PTCD组91.7%(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US-HG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0%(4/20)低于PTCD组47.2%(1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US-HG组手术花费(22 685.26±2 356.16)元稍高于PTCD组(20 529.57±4 135.63)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EUS-HG组患者双猪尾塑料支架中位畅通期为102 d。 结论 EUS-HG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可作为常规ERCP失败后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