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9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20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复方黄柏液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影响的机制,为复方黄柏溶液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依据。方法:用CCK-8法检测药物毒性,探索复方黄柏液使用的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成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复方黄柏液后,高糖组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较前有了提高,并降低了促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水平,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P-Tie)蛋白水平。结论:复方黄柏液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以及影响蛋白表达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来实现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不同剂量外用对深Ⅱ° 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深Ⅱ° 烧伤火毒伤津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体表面积创面外用碘伏溶液35 mL),低剂量治疗组(1%体表面积创面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17.5 mL)和高剂量治疗组(1%体表面积创面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35 mL),每组各40例,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创面炎症反应;各组治疗后4 d,观察创面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创面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 p65)的表达情况;治疗后第4,10,21天各组细菌培养并计数,分别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IL-8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入院时各组创面炎症反应程度重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减轻程度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同时相点创面炎症反应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于第4天出现细菌生长,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于第10天出现细菌生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4 d创面组织NF-κB p65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1021 d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5),在治疗后4,10,21 d创面组织中IL-2,IL-8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低剂量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组织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且高剂量组表现更显著。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外用能减少深Ⅱ° 烧伤创面细菌生长,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及释放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黏附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03-2017-08期间收治的90例UC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1 g/次、4次/d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剂量同上。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肠镜积分、肠道菌群数量及黏附因子的变化,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肠镜积分、肠道菌群数量及黏附因子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及肠镜积分均降低,研究组患者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肠球菌数量、ICAM-1及VCAM-1水平显著降低,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肠球菌数量、ICAM-1及V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75.56%,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菌群紊乱,下调黏附因子的表达,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洗液在治疗慢性创面愈合不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慢性创面愈合不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局部治疗,在此治疗上,对照组患者用雷凡奴尔湿敷包扎和凡士林纱布包扎创面,观察组患者使用复方黄柏洗液湿敷包扎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51/5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7%(38/5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洗液在治疗慢性创口愈合不良中的效果显著,使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联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肛门下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PPH术后1个月后出现肛门下坠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联合吲哚美辛栓纳肛;对照组20例,单独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肛门下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 <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肛门下坠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18/19),低于对照组的78.9%(1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PPH术后肛门下坠比单独使用吲哚美辛栓效果明显,尤其是对肛门坠胀不适疼痛不明显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建立一标多测(QAMS)法同时测定橘核中Ichangin、去乙酰基诺米林、诺米林、黄柏酮与柠檬苦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选用Preva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10μl。采用QAMS法,以柠檬苦素为内参物,计算该成分与Ichangin、去乙酰基诺米林、诺米林、黄柏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对20批橘核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经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实验考察,均符合相关规定。以柠檬苦素为内参物,测得Ichangin、去乙酰基诺米林、诺米林、黄柏酮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QAMS法测定的20批橘核药材中5种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的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QAMS法可用于橘核中5种柠檬苦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考察黄连解毒汤(HLJD)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测定入血成分以及虚拟筛选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分析作用机制。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0.3 g·kg-1)以及HLJD高、中、低剂量组(24.66,12.33,6.17 g·kg-1)。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诱导UC,同时HLJD组和美沙拉秦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 d。每日观察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末,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UPLC-Q-TOF-MS测定入血成分。通过PharmMapper反向对接筛选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TTD,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靶点,选取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HLJD治疗UC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将入血成分与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显著上升(P<0.05),镜下可见炎症细胞数量和浸润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HLJD组小鼠DAI显著降低(P<0.05),炎症细胞数量和浸润程度减轻。模型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HLJD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UPLC-Q-TOF-MS鉴定10个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对有机物、化学物质、含氧化合物的反应等129条生物过程,以及IL-17,TNF,hepatitis B等1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内酯、巴马汀和小檗碱可通过氢键等形式与CASP3和MMP9靶点结合。综上所述,HLJD可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浸润和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柏内酯、巴马汀和小檗碱等入血成分作用于CASP3,MMP9等靶点,进而调控IL-17,TNF等信号通路有关,最终可降低结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a、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苦楝皮Melia Cortex)、糖苷类(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9种苦味DCMM为研究载体,在单味载体呈味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二元(6组)、三元(10组)叠加实验,通过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及电子舌法(electrionic tongue,E-tongue)分别评价其苦度,建立二元、三元叠加时叠加苦度-质量浓度对数(IZ-ln C)、叠加苦度-叠加前分苦度(IZ-I)、口尝叠加苦度-电子舌叠加苦度(IZo-IZe)拟合模型,探索其苦度叠加规律。结果 THTPM法中,二元叠加IZ-ln C、IZ-I共12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0.868,P0.05,n=6),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或近似结构的模型(下同);三元叠加IZ-ln C、IZ-I共20组,拟合出18组有意义模型(Rc2≥0.659,P0.05,n=6)。E-tongue法中,针对3类味觉信息进行分析,二元叠加IZ-ln C、IZ-I共36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0.689,P0.05,n=6);三元叠加IZ-ln C、IZ-I共60组,拟合出52组有意义模型(Rc2≥0.662,P0.05,n=6)。IZo-IZe中,二元叠加共18组,拟合出8组有意义线性模型(Rc2≥0.727,P0.05,n=6);三元叠加共30组,拟合出13组有意义的线性或对数模型(Rc2≥0.670,P0.05,n=6)。结论叠加后苦度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叠加实验良好模型获取率为(二元100%,Rc2=0.936;三元87.5%,Rc2=0.906),而IZo-IZe中有意义的模型获取率较低,即以IZe预测IZo的方法目前尚不成熟;二元、三元叠加中原始苦度越高的饮片对IZ贡献度越大;黄连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叠加中苦度贡献度均最大;除黄连+黄柏+黄芩组存在因成分间可能发生沉淀反应等导致叠加后的苦度降低外,未发现更多因各成分交互作用而产生异常的苦度促进或拮抗现象;IZo-IZe相关性随组分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