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42篇
  免费   7207篇
  国内免费   4257篇
耳鼻咽喉   800篇
儿科学   723篇
妇产科学   636篇
基础医学   2031篇
口腔科学   1390篇
临床医学   12567篇
内科学   6846篇
皮肤病学   729篇
神经病学   2464篇
特种医学   30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8篇
外科学   4938篇
综合类   33058篇
预防医学   9046篇
眼科学   647篇
药学   37248篇
  68篇
中国医学   30515篇
肿瘤学   3114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247篇
  2022年   1962篇
  2021年   2069篇
  2020年   2555篇
  2019年   2454篇
  2018年   1172篇
  2017年   2437篇
  2016年   2441篇
  2015年   3325篇
  2014年   6161篇
  2013年   5851篇
  2012年   8744篇
  2011年   9062篇
  2010年   8682篇
  2009年   8006篇
  2008年   9455篇
  2007年   7947篇
  2006年   7650篇
  2005年   8191篇
  2004年   7504篇
  2003年   6521篇
  2002年   5321篇
  2001年   4976篇
  2000年   3726篇
  1999年   3032篇
  1998年   2447篇
  1997年   2449篇
  1996年   2341篇
  1995年   2284篇
  1994年   1932篇
  1993年   1502篇
  1992年   1388篇
  1991年   1249篇
  1990年   970篇
  1989年   1107篇
  1988年   243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正     
本刊2020年12月第55卷第12期发表的《基于MR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第1156页图1中医院名称应为“烟台毓璜顶医院”,特此更正并致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共纳入病例54例,以随机法分组,即常规组(n=27)和观察组(n=27),常规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2000~8000Hz频率听力提高值与常规组比(P<0.05)。结论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背景 音乐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应用逐渐兴起,且日益得到重视。但音乐治疗对糖尿病康复的效果研究尚少见报道。 目的 观察音乐辅助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5)和B组(n=30),两组患者均保持原有饮食、运动习惯。A组在原治疗(药物种类、剂量不变)基础上联用阿格列汀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音乐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餐后2 h血糖(2 h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分泌指数(HOMA-β);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试验过程中因药物不良反应均剔除1例患者,A组、B组最终分别有34、29例患者完成试验。B组患者治疗12周后2 hPG低于A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PG、HbA1c、2 hPG均低于组内治疗前,HOMA-β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B组患者LDL-C、TC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两组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 结论 音乐辅助阿格列汀较无音乐辅助更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改善血脂情况。需要强调的是,音乐治疗的效果一定是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levels of glutamine(Glx) and glutamate(Glu) on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neuro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 in high-risk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hrough Meta-analysis.  相似文献   
5.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药是一类基于肠促胰素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还可以通过改善视网膜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预防并减轻视网膜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等,从而发挥独特的视网膜保护功能。本文将通过总结DPP-4抑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进而介绍近年来在我国已经上市的5种常见DPP-4抑制药(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从已批准上市和在研2个方面归纳DPP-4抑制药的临床研究现状,从而较全面地对新型降糖药物DPP-4抑制药改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苏卫  贺双艳 《中国药事》2022,36(9):1049-1060
目的: 制备辅酶Q10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SMEDDS),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研究。 方法:以粒径和自乳化时间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SMEDDS处方比例; 再通过考察混合油相中辅酶Q10的饱和溶解度来确定辅酶Q10 SMEDDS处方载药量;最后考察促饱和物质与辅酶Q10 SMEDDS的相容性及乳化后的稳定性,得出加入促饱和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并对辅酶Q10 S-SMEDDS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辅酶Q10 S-SMEDDS的最优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酯(MCT)-聚氧乙烯醚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EL)-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配比为30.92∶58.94∶40,辅酶Q10的载药量为8.3%,羟丙甲基纤维素K100(HPMC K100)的加入量为 2%,形成的微乳粒径平均值为28.90 nm,乳化时间平均值为29.49 s,电位平均值为-31.15 mV,溶出度在20 min时达到90.11%。结论:所制备的辅酶Q10 S-SMEDDS可明显提高其溶解度,且乳化后稳定性更好,比普通SMEDDS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等6个模型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纳入103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LNM组(n=50)和CLNM组(n=53),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3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平扫期(NP)模型、动脉期(AP)模型、静脉期(AP)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模型的效能的评价标准为AUC、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两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CT征象中,两组间病灶直径(P=0.001)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NP模型、AP模型、VP模型及NP+AP+VP模型这4个组学模型中NP+AP+VP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最佳。比较临床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融合模型表现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最高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均最好,有望对术前评估PTC患者CLNM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冠心病是全球第一的死亡原因,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与脂质调节异常、慢性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目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心肌酶和高、低密度脂蛋白等只能部分解释冠心病的风险。尚不能有效地检测冠心病患者早期的高危因素,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发现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标志物。脂质分子是心肌细胞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脏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脂质组学是高通量研究脂质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脂质组学研究显示,特定种类的脂类,如神经酰胺、鞘氨醇、溶血磷脂酸、氧化脂质等,与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及特征相关。此外动物模型中心脏、脂肪、肝脏等相关组织样本脂质组学研究成果也为脂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信息,脂质组学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等相关研究。本文对利用脂质组学技术探究冠心病脂质小分子标志物以及相关治疗靶点、药物研发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