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6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606篇
预防医学   6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18篇
  2篇
中国医学   42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痛经的中医药辨治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1988—2019年应用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采用Medcase Ver38诊籍中医师工作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辅助平台,运用文本解析对临床医案进行研究。结果:研究文献131篇,医案104则,涉及病例128次,332诊次,涉及症状92条,病机33条,舌象27条,脉象17条,药物249种。结论:中医药治疗痛经的特异症状为“经行腹痛”,可见症为“夹血块、月经色暗、手足冰冷、经期腰酸”,相关舌脉为“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常用治法为“行气化瘀,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当归、白芍、甘草、延胡索、川芎”。  相似文献   
2.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应用广泛,通过热效应、光效应、艾烟及药物作用4种起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集中在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相关因素、改善子宫微循环等方面,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应当加强艾灸起效机制研究,重视灸法光效应之中的光谱范围及波峰治疗痛经的机制探索,完善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年6月-2019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文献,筛选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处方中药物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新方剂。结果:筛选出132首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处方,得出了132首中药处方的用药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新方剂。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可以用于方剂组方规律的分析,为临床遣方用药和新方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采用消癥止痛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癥止痛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包括胞中硬块、经行腹痛、月经量多、经色紫黯、经期错后等)积分与痛经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与痛经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3%比70.21%,P<0.05)。结论消癥止痛方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月经失调及中医证候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摘要:分别从关元单穴、两穴及多穴应用阐述了关元穴研究的临床进展及影响镇痛的因素、镇痛机制等实验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十年关元穴治疗痛经的研究近况,发现关元穴是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且以关元穴为主的治疗痛经的方法多种多样,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予壮医针刺治疗,选取咪肠穴(TMc,单侧)、花肠穴(THc,与TMc对侧)、腹二环6穴(RFh2-6)、腹三环6穴(RFh3-6)、右内三杆(DNSg,右侧)、内上桩(DNsz,双侧)、内下桩(DNxz,双侧)、足背中穴(DZBz,单侧)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在近期及远期疗效上均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经通腑汤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通腑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  相似文献   
8.
白莉  魏湘萍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9,34(7):1446-1449
目的:探讨韭菜籽总黄酮对苯甲酸雌二醇与冰水浴联合所致痛经模型小鼠疼痛及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苯甲酸雌二醇结合冰水浸泡制作小鼠痛经模型,观察并记录注射缩宫素致小鼠疼痛的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潜伏期。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小鼠子宫匀浆中的血管升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进行检测,对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β-内啡肽(β-eE ndorphin,β-E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增多,潜伏期显著缩短,β-EP和GSH-PX水平显著降低,IL-6和AVP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韭菜籽总黄酮组和益母草颗粒组都能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显著升高β-EP及GSH-PX水平,显著降低IL-6及AVP水平。结论:韭菜籽总黄酮能够改善小鼠痛经情况,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合暖宫贴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女大学生痛经症状、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寒湿凝滞型痛经女大学生8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艾灸合暖宫贴组,每组40例,共观察4个月经周期。采用中医痛经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患者治疗前、第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第4个月经周期(停止治疗)的痛经症状、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第3个月经周期,两组的中医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第4个月经周期,停止治疗后,西药组的中医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较第3个月经周期上升(P<0.05),但较治疗前评分降低(P<0.05);艾灸合暖宫贴组中医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和PSQI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合暖宫贴可以改善寒湿凝滞型痛经女大学生的痛经症状、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疗效具有持久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临床上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排卵药、钙拮抗剂等进行治疗,而推拿疗法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按照推拿治疗中的不同手法操作进行分类,综合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