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9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60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405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113篇
内科学   63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3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58篇
综合类   3881篇
预防医学   863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588篇
  6篇
中国医学   3789篇
肿瘤学   5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895篇
  2011年   985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905篇
  2006年   881篇
  2005年   868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伟伟  李园园 《中国校医》2022,36(6):452-455
目的 探讨沙棘干乳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予以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棘干乳剂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用药安全性予以观察。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23%,与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91%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消失时间为(2.14±0.36)d、(2.75±0.48)d、(1.86±0.31)d, 与对照组(2.59±0.42)d、(3.19±0.51)d、(2.24±0.39)d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4.574、5.553,P均<0.05);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为(1.58±0.39)g/L、(1.45±0.33)g/L、(9.82±1.06)g/L,与同期对照组(1.31±0.32)g/L、(1.24±0.31)g/L、(8.96±1.02)g/L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3.393、4.256,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77%、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 沙棘干乳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促进患儿症状恢复,提高患儿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儿童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76例(95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81例未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从2组中各选取5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病原学检查阳性率(7%)高于对照组(1%)。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总热程及咳嗽症状好转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病例为46例,有效病例4例;对照组显效病例为18例,有效病例20例,无效病例有12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5,P<0.05)。结论 大叶性肺炎患儿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既能有效缩短热程、住院天数,又能减轻咳嗽严重程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BAV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按照Sievers等提出的BAV分类方法对儿童BAV进行分型,总结儿童BAV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发症等。结果 143例BAV患儿以Type1,R-L型最多见(74例),其次为Type0,lat型(32例)。BAV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64例,以主动脉弓部异常及其复合畸形最多见(21例);单纯BAV 79例,其中50例出现并发症(40例为Type1型),包括瓣膜损害38例(主动脉瓣狭窄18例),主要表现为轻度狭窄,主动脉脉受累12例。单纯BAV患儿中,有并发症者与无有并发症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前者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增加(58.6±15.4 vs. 51.3±1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BAV最常见的分型为Type1,R-L型,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以主动脉弓部异常及其复合畸形最为常见。单纯BAV在儿童期就可以出现瓣膜功能损害及主动脉扩张等并发症,导致其左室心肌已经发生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和术前评估要点。 方法 纳入阜外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完成的TAVR患者54例。分析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三组瓣膜选择的oversize(测量瓣环直径/选择瓣环直径?1)为: ?0.22 ± 8.62 %vs. 0.53 ± 8.37 % vs. 8.02 ± 6.71 %。三叶瓣组与功能二叶瓣组及解剖二瓣化组相比,3mensio测量的瓣环的平均直径、流出道平均直径、窦管交界平均直径和升主动脉平均直径数值均较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左右冠的开口高度及右窦的大小数值均较小(P<0.05)。中转外科手术、术中再次置入瓣膜、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辅助、术中左室破裂、术后使用ECMO辅助、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术后致残性脑卒中、死亡、术后起搏器植入和术后冠脉栓塞三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于二叶瓣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术前CT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叶瓣的瓣膜的选择建议downsize,解剖二叶瓣建议较大程度的downsize。  相似文献   
7.
8.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9.
1 患者资料:患者,男,76岁,身高175 cm,体质量89 kg,BMI 29.1 kg/m 2,2011年,外院体检行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结节(体积不详),后每年定期复查,2013年结节体积增长至1.8 cm×1.0 cm,2014年复查胸部CT发现结节体积较前有增大、实变倾向,周围见片状模糊影,边缘见支气管影,内可见空泡影,临近斜裂胸膜局部增厚,考虑早期肺癌可能,于2014年9月28日以“左肺占位”收入南京鼓楼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BP)最高150/100 mmHg,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降压治疗,检测BP波动在140~150/90~95 mmHg;血糖偏高2年,空腹血糖波动在6.0~6.5 mmol/L,未明确诊断糖尿病;房颤病史3年,先后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自行停用,入院时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结合病史、检验检查报告等入院初步诊断为:(1)左肺占位;(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3)持续性房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继续行降压、控制心室率治疗,予依诺肝素钠术前抗凝。1 d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予药物治疗,5 d后好转。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右心房增大,室间隔基底部增厚,三尖瓣中度、二尖瓣轻中度反流,主动脉瓣钙化,轻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SBP)约36 mmHg],EF值61%。肺功能:最大通气量偏低,F-V曲线示小气道气流受限,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JP3]心房颤动,最长R-R间期2.16 s,[JP]共67次室性早搏,间歇性T波低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麻叶白千层Melaleucalinariifoli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以及Pre-HPLC等现代分离方法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初步评价化合物1~6对6种肿瘤细胞(人肺腺癌NCI-H441细胞、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人卵巢腺癌SKOV3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肾透明细胞癌caki-1细胞)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亚麻叶白千层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乙酰熊果酸(1)、3β-acetoxy-11-ursen-13α,30-olide(2)、betulinal(3)、diospyrolide(4)、3β-O-(E)-cumaroyl-alphitolinsaeure(5)、3',4'-二羟基肉桂酸白桦脂酸酯(6)、熊果醇(7)、白桦脂醇(8)、豆甾-4-烯-3-酮(9)、5,7,4'-三羟基黄酮3-O-α-L-毗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1)、α-生育酚(12)、methoxytocopherol(13)、α-tocopherolquinone(14)、植醇(15)。CCK8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3、5、6对人类肿瘤细胞显示出中等强度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5、9~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对人类肿瘤细胞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3.85~25.63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