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20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明确的有机溶剂职业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晕(73.3%)、认知功能下降(60%)、锥体束损害(53.3%)、颅内高压综合征(46.7%)、意识障碍(33.3%); 其中14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以双侧大脑半球白质为主,呈“火焰状”,10例累及双侧基底节(苍白球),8例累及双侧小脑齿状核,呈“肾形”改变,5例累及双侧丘脑; 所有患者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后,其中12例患者好转出院,无或仅遗留轻微后遗症,3例患者无明显改善,预后差。结论 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以头晕、认知功能下降、锥体束损害、颅内高压综合征及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表现为主,典型头颅MRI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苍白球及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病变,结合患者职业接触史需考虑本病; 早期、长程、足量给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3.
有机溶剂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各类急慢性中毒时有发生。有机溶剂挥发至空气中呈无色透明状态,了解其在作业场所的挥发和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通风排毒设施对于有机溶剂危害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分析有机溶剂挥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合各类通风排毒设施存在的常见问题,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有机溶剂作业场所的通风排毒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谢嵩  徐济萍  杨磊 《中国药房》2015,(9):1269-1271
目的:建立检测苯甲酸阿格列汀原料药中甲苯、正丁醇、乙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为6%氰丙基苯基-94%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10∶1,流速为1 ml/min,顶空进样,进样量为20μl,程序升温;以外标法计算甲苯、正丁醇、乙醇的残留量。结果:3种有机溶剂在16 min内能完全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甲苯、正丁醇、乙醇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2.25~178、125~1 000、125~1 00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0.999 6、0.998 7);精密度试验的RSD≤1.36%;甲苯、正丁醇、乙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101.8%、98.90%,RSD分别为0.6%、0.7%、0.9%(n均为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苯甲酸阿格列汀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GC)法测定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注射剂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30 m×0.53 mm,1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70℃,载气为氮气。结果采用顶空内标法,乙腈、丙酮和乙醇能较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9、0.9973、0.9988),平均回收率为99.8%、101.0%、97.5%,RSD值<5%。所测样品中有机溶剂残留符合规定,与顶空外标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18F-FDG中残留有机溶剂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某运动鞋附件加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有害物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环己烷、异丙醇、乙酸、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噪声和高温进行检测,其中乙酸乙酯浓度超标率为16.7%,乙酸乙酯个体检测最大值为366.3 mg/m~3,其余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有机溶剂工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做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一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临床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职业病诊断。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油漆中含有1,2-二氯乙烷,超期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是中毒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加强中小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8,(1):100-103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伏立诺他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方法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3μm),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程序升温方式使伏立诺他中石油醚(其主要组分)、甲醇、乙醇、乙腈、乙酸乙酯、四氢呋喃达到完全分离;并采用GC-MS对石油醚(60~90℃)中主要组分进行分析鉴定,其主要组分为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和正己烷,这3个主要组分的限度按正己烷残留量的限度试验。结果 8种有机溶剂在相应的检测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试验符合要求。伏立诺他原料药中除了甲醇和乙醇外,其他有机溶剂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伏立诺他原料药质量控制中的有机残留溶剂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CN128原料药中8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GC法, 色谱柱为Agilent HP-5 (30 m×0.25 mm, 0.25 μm), 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35 ℃, 保持6 min, 以50 ℃/min升温至 110 ℃, 再以10 ℃/min升温至220 ℃, 保持3 min; 载气为氮气, 柱流速1.0 mL/min; 气化室温度200 ℃; FID检测器, 检测室温度250 ℃。有机溶剂检测项目为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乙腈、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和氯化苄。结果  8种溶剂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15版中残留溶剂限量规定的测定要求。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有效控制CN128原料药中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乙腈、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和氯化苄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辖区内工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现状,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制订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53%,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79%,二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4.72%,三氯乙烯监测点超标率为15.38%,正己烷检测点超标率为2.71%。结论本辖区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今后应对这类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