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27篇
  免费   2843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239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1769篇
口腔科学   586篇
临床医学   4429篇
内科学   2531篇
皮肤病学   285篇
神经病学   316篇
特种医学   8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1276篇
综合类   12386篇
预防医学   5139篇
眼科学   181篇
药学   18076篇
  27篇
中国医学   7433篇
肿瘤学   81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688篇
  2021年   891篇
  2020年   1097篇
  2019年   1183篇
  2018年   604篇
  2017年   1252篇
  2016年   1189篇
  2015年   1748篇
  2014年   2832篇
  2013年   2952篇
  2012年   3940篇
  2011年   3692篇
  2010年   2959篇
  2009年   2830篇
  2008年   3962篇
  2007年   3211篇
  2006年   2881篇
  2005年   3307篇
  2004年   2559篇
  2003年   2202篇
  2002年   1613篇
  2001年   1343篇
  2000年   1149篇
  1999年   928篇
  1998年   805篇
  1997年   609篇
  1996年   609篇
  1995年   616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间隙连接蛋白(Cx)在保证细胞间物质信息传递及维持皮肤屏障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甚至表达水平异常均会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编码人类Cx家族的21个基因中,与Cx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伴随疾病至少有14种。其中,Cx43分布最广,不仅在大多数器官组织中均有报道,也是伤口愈合、皮肤角质化,以及皮肤肿瘤发展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节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x43基因(GJA1)在皮肤屏障中的作用、GJA1基因突变相关皮肤疾病及其潜在致病机制这几个快速发展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Cx43临床伴发疾病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研究。该芯片模型由垂直交叉的两层通道及单层聚碳酸酯膜组成,采用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能模拟血管剪切应力。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芯片上细胞生长状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在动态培养下细胞间黏附连接蛋白结构完整;考察该芯片模型对荧光示踪剂和3种模型药物的渗透性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荧光示踪剂和模型药物的渗透性与文献报道一致,芯片上P-gp表达和功能正常,表明该血脑屏障芯片模型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功能。将构建成功的芯片模型应用于6种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评价,采用HPLC-MS/MS法测定跨膜转运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得各成分的Papp结果。延胡索甲素Papp为(4.51±1.90)×10-7cm·s-1、延胡索乙素Papp为(9.10±6.59)×10-7cm·s-1、欧前胡素Papp为(9.38±2.53)×10  相似文献   
5.
贻贝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 也是一味海洋中药, 具补肝益肾, 滋阴息风, 养血调经, 益精填髓, 软坚散结, 止血止泻之功效。以贻贝富含的蛋白质、肽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效应机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研究为切入点, 梳理了近年来发现的贻贝活性肽类成分, 基于现代药理研究与传统功效关联来发现贻贝活性肽类物质。从贻贝资源调查与品质评价, 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开发贻贝资源、突破贻贝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贻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等方面对贻贝资源开发应用提出展望, 为贻贝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促进贻贝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ActR Ⅱ B-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A204-CAGA12-LUC细胞系,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进行ActR Ⅱ B-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根据四参数拟合分析计算样品相对效价,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ActR Ⅱ B-Fc融合蛋白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4-参数方程:y=(A-D)/[1+(x/C)B ]+D。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6批 ActR Ⅱ B-Fc融合蛋白样品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平均值在(86.74±6.44)%~(108.81±15.07)%,RSD 均小于15 %;2批回收率样品经3次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14.99±12.42)%和(81.19±7.35)%;8次独立测定重复性较好。结论:研究建立的ActR Ⅱ B-Fc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可作为ActR Ⅱ B-Fc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鳖中的纤溶活性蛋白是从地鳖中提取的具有抗栓及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口服易被上消化道酶分解从而限制了应用。采用恒流泵滴制法开发地鳖纤溶活性蛋白时间/pH依赖口服结肠靶向微囊(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oral colon targeting microcapsules, CTM-EFP)。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到包封率为60.17 % ± 2.72 %、载药量为15.50 % ± 0.44 % 的最佳配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在人工肠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99.53 % ± 0.69 %,在人工胃液中24 h累积释放度为7.43 ± 1.04 %,通过时间/pH依赖达到结肠靶向作用。CTM-EFP在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方程,提示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EFP)是通过扩散和侵蚀机制结合释放的。CTM-EFP为EFP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种新的剂型,为EFP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倾向指数匹配(PSM)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经济负担进行评价,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病例组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组(CRKP),对照组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组(CSKP),采用倾向指数匹配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不包括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两协变量匹配后,与CSKP患者相比,CRKP患者住ICU天数、抗菌药物费、化验费及护理费均明显增加(P<0.05)。CRKP患者住ICU天数延长1.0 d、抗菌药物费增加18 378.7元、化验费增加2 687.0元、护理费增加1 498.5元。包括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两协变量匹配后,与CSKP患者相比,CRKP患者总医疗费增加45 325.0元(1.54倍),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抗菌药物费增加20 097.0元、化验费增加3 801.0元、检查费增加3 758.0元。CRKP患者抗菌药物费为53 296.0元,占总费用41%。结论 CRKP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尤其是在抗菌药物的费用上,应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降低CRKP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绿藻多糖UCS2的结构特征和抗凝血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冷水提取、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从绿藻花石莼中提取分离得到硫酸多糖UCS2;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色谱对多糖UCS2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对多糖UCS2体外抗凝血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绿藻多糖UCS2分子量为39.55kDa,硫酸根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9.74%和18.66%;UCS2主要由鼠李糖组成,含有少量葡糖醛酸和木糖。糖链中含有→3,4)-α-L-Rhap-(1→, →4)-α-L-Rhap-(1→, →4)-β-D-Xylp-(1→和→4)-β-D-GlcAp-(1→,硫酸基位于→4)-α-L-Rhap-(1→的C-3位。多糖UCS2对APTT有显著延长作用,具有较高的抗凝活性。结论 绿藻多糖UCS2是1种抗凝活性的葡萄糖醛酸-木糖-鼠李糖型硫酸多糖。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关节感染(PJ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采用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治疗PJI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月1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相关数据适时采用描述性分析或使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14项研究),合计286例患者。所有研究均为病例系列研究。对14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PJI的总体控制率为90%[95%CI(85%,93%)]。对10项报道了不良事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引发不良事件主要为可逆性肾毒性和局部并发症,各项研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5%不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PJI,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感染控制率,但同时该项技术也具有引发肾毒性和局部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