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607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623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1707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474篇
  7篇
中国医学   186篇
肿瘤学   2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前列腺癌3D空间分布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体外定位饱和穿刺技术定位前列腺癌病灶的准确性。方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解剖性前列腺根治术的30例患者行术后离体组织体外定位饱和穿刺病理检查及大组织切片病理检查,再根据大组织切片病理结果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前列腺癌3D空间分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评估单纯体外定位饱和穿刺在常规病理检查前定位癌灶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结果:30例前列腺癌患者共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癌灶69个,平均2.3个,其中位于尖部5个,基底部3个,外周带35个,中央带及移行带26例;病灶大小2~20 mL,平均5.2 mL,单病灶整体Gleason评分平均7.9(3+4~5+4)分。单纯利用体外饱和穿刺技术对有临床意义病灶的发现率为97%。结论:利用前列腺大组织切片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制作前列腺癌3D空间分布模型可真实还原前列腺癌病灶的空间分布,单纯体外饱和穿刺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检查的缺陷,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 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 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cm3∶62.1cm3,P<0.001及3.1cm∶4.4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 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力度对刮痧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以及效应周期,进一步探究刮痧治疗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用自制的特殊刮痧板控制使刮痧频次等参数保持一致,分别以1N、3N和9N的力进行刮痧,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刮痧后IL-1α、IL-6的变化,结合皮肤HE染色法探究不同力度刮痧对机体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刮痧力度,通过血常规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刮痧后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周期。结果:1N的力度刮痧未引起明显的变化,9N的力度刮痧造成了较严重的皮肤损伤和大量炎性反应因子释放,3N的力度刮痧较为适中,引起了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以3N的力度刮痧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及IL-1α、IL-6缓慢升高,在1 h到24 h之间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在72 h左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3N的力比较适合于刮痧实验,在刮痧之后1 h到24 h,刮痧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达到峰值,在72 h左右回归正常值,初步提示可以开始下一次刮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冷冻切片后再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DNA质量,探讨其在分子病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的肺腺癌14例,分别提取同一病例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蜡块及常规包埋组织蜡块DNA,检测DNA浓度及OD260/OD280值,行内参基因PCR扩增以检测DNA完整性,并以ARMS法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冷冻切片后固定包埋组织提取DNA浓度及OD260/OD280均值,分别为157.33 ng/μL及1.96,均较常规包埋组织低;所有冷冻后包埋组织提取的DNA均具有100 bp及200 bp的PCR产物,但仅部分能扩增出300 bp及400 bp的PCR产物,DNA完整性稍逊于常规固定包埋组织;冷冻后包埋组织与常规包埋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组织冷冻后再行甲醛固定及石蜡包埋,会使得组织DNA进一步降解及片段化,但仍适用于ARMS法的分子病理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改进制作角类药材组织切片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滑走切片对角类药材进行常规切片取材,用质量分数为1%的番红溶液染色,用蒸馏水冲洗,用无水乙醇-冬青油(体积比为1∶1)溶液透明,最后用加拿大树胶封藏。结果采用此方法制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切片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染色效果好,药材皮层组织、间质组织以及髓腔都清晰可见。结论该方法可为角类药材的真伪鉴别及教学质量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颞骨切片技术是观察和评估实验性内耳病理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由于内耳复杂的迷宫式立体结构,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获取的颞骨切片很难进行相互间的组织病理学比较。因此,统一颞骨标准切片技术规范,对于评判内耳听觉感受器和前庭各个平衡感受器以及耳蜗和前庭周边神经元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统一了规范的颞骨样品制备和切片角度,才有可能对实验性内耳病变做出正确的比较和评判。颞骨切片的标准方向是将切片平面平行于外耳道和内听道的水平面,从上鼓室向下鼓室方向依次收集到的需要进行重点评估的切片层次分别为上半规管壶腹嵴和外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及前庭上神经元、球囊斑和前庭下神经元、耳蜗中轴、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以及后半规管壶腹嵴。本文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讨论了颞骨切片样品制备过程中有关样品固定、脱钙、颞骨整体染色、渗透和定向包埋等技术细节,期望能对从事内耳病理学研究的同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技术及石蜡包埋切片技术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1-3]。一些穿刺或微小的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数量有限,尤其某些特殊的微小结构仅能在少数切片上呈现,当需要做进一步的超微结构检测时,往往因切片不足而受限,因此,常需要在不影响原有结果的前提下,对切片进行二次检测。作者对石蜡切片组织透射电镜顶扣  相似文献   
10.
正现阶段利用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引起精神疾病临床症状的脑部异常变化,进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理念与依据。动物模型的脑组织切片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病理学技术是观察脑部组织异常改变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对大鼠脑组织行振动切片高尔基染色,以对神经元的形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观察[1]。相关文献中也经常会进行冷冻厚切片(25~50 μm)的制作[2-3]。与临床病理相比,动物实验性研究的冷冻切片病理技术操作及结果展示上会有所不同[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