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92篇
中国医学   4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药效学实验考察;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香薷-广藿香挥发油中指标成分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优选香薷-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建立了体外炎症反应模型,对挥发油进行抗炎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胶体磨法、研磨法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的包合,采用GC对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挥发油对透明质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DPPH有消除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分别在0.021 3~0.426,0.020 04~0.400 8,0.022 6~0.452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三者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RSD1.6%),100.15%(RSD 1.5%),100.70%(RSD 1.4%);胶体磨法测得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均可验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挥发油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胶体磨法为香薷-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建立的GC具有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同时测定包合物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要求,提高了分析效率,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及用量的矫味剂对盐酸左西替利嗪口味的改善情况,以达到掩盖其苦味的目的。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作为参比制剂,通过人工口尝的方式确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待测中间体溶液浓度;通过对电子舌测定信号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计算标准化欧式距离确定甜味剂种类及环糊精的种类及用量;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冻干干燥后的环糊精包合物粉末进行表征;对添加三氯蔗糖、β-环糊精掩味之后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进行口尝,对掩味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盐酸左西替利嗪待测中间体溶液质量浓度为1.25 mg·mL-1;三氯蔗糖掩味效果较好且更为安全,中间体溶液中的添加量为0.3%;8倍量的β-环糊精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表征结果显示,盐酸左西替利嗪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成功;志愿者口尝结果表明,添加了三氯蔗糖、β-环糊精掩味之后的盐酸左西替利嗪溶液苦味已完全被掩盖。结论 利用电子舌技术可以对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掩味研究,且操作简单、耗时短,客观性较强,结果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包合物增加氢氯噻嗪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物对氢氯噻嗪溶解度和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氢氯噻嗪包合物,并与原料药及其物理混合物作比较,分别测定其在人工胃液中的药物溶解度和溶出度。结果:测得其在人工胃液中的药物溶解度分别为:原料药0.0628g、物理混合物0.0950g、β-环糊精包合物0.1957g;其溶出50%的药物T50分别为:原料药15min、物理混合物12min、β-环糊精包合物7.5min。结论:β-环糊精包合物能增加氢氯噻嗪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响应曲面法优化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urcumin HP-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CUR-HP-β-CD)的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的产率为考查指标,考查温度、搅拌时间、乙醇浓度对产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进行设计,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通过紫外扫描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饱和温度50℃,反应时间4 h。紫外扫描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证明了所得产物为包合物;结论:本工艺适用于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心通脉包合物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宁心通脉包合物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浆ET、NO水平的影响,并与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宁心通脉包合物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醇对照组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64.7%(P<0.05),宁心通脉包合物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8.8%(P<0.05),宁心通脉包合物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宁心通脉包合物可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有一定保护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临床症状,对治疗及预防冠心病等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柚皮素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研究其对模型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柚皮素β-CD包合物;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测定柚皮素的含量与水溶解度;通过氪激光复制大鼠CNV模型,15只BN大鼠随机均分为溶媒对照(等容溶媒)组、柚皮素(20 mg/kg)组与柚皮素β-CD包合物(97.4 mg/kg)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以脉络膜铺片法测量大鼠CNV面积。结果:柚皮素和β-CD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柚皮素β-CD包合物中柚皮素质量分数为20.53%,柚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单体的11.8倍。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柚皮素组、柚皮素β-CD包合物组大鼠CNV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柚皮素组比较,柚皮素β-CD包合物组大鼠CNV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素和β-CD包合后,水溶性增加;柚皮素β-CD包合物抑制模型大鼠CNV形成的作用优于柚皮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4,(37):3496-3499
目的:优化左羟丙哌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处方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左羟丙哌嗪与β-环糊精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比较溶出5 min时所制包合物、左羟丙哌嗪和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左羟丙哌嗪原料药的溶出度,采用差示热分析法(DTA)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所制包合物进行鉴定,并比较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的口感。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左羟丙哌嗪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5℃,包合时间为0.5 h;所得包合物的平均收率为95.3%,平均包合率为82.3%;溶出5 min时包合物、物理混合物、左羟丙哌嗪原料药的溶出度分别为98.37%、61.62%、92.59%;DTA和XRD图谱确证已形成了包合物;包合物较物理混合物苦味明显降低。结论:成功制得左羟丙哌嗪β-环糊精包合物,其可较好掩盖药物的苦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β-CD)茶籽油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以茶籽油的包合物收率、含油率与理论含油率比值和包合率为考察指标进行评分,优化包合工艺;并采用薄层层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4h、β-CD与茶籽油比例4∶1(g∶g)。结论所优选的工艺条件操作简便,收率、含油率和包合率高,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余红艳  罗津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95-196
近年来,包合物和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被广泛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各自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将环糊精包合物应用于脂质体给药系统——这一新型的药物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靶向给药效果。本文通过概述包合物及脂质体的优势,阐明包合物脂质体这一新型给药系统能提高药物的载药量,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对提高药物的吸收和临床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靶向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新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飞蓟素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制备工艺,以增加其体外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并对固体分散体的处方进行了筛选。方法分别制备水飞蓟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水飞蓟素-β-环糊精包合物。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桨法对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中药物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水飞蓟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相比原料药都有明显增加。结论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能显著增加水飞蓟素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