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728篇
综合类   618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616篇
药学   2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的效果。 方法 选取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患者9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缝合,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比较2组手术时间、肉芽生长时间、治愈时间,残留瘤体评分、凹陷瘢痕评分和色素异常评分,美容效果以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芽生长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残留瘤体评分、凹陷瘢痕评分、色素异常评分及综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残留瘤体评分、凹陷瘢痕评分、色素异常评分及综合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2.00%和80.52%,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眼轮匝肌复合瓣结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面积睑黄瘤术后缺损患者,能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美容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肌电检查等。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穿戴由我科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 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可有效保持患肢功能位,增强下肢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下垂及内翻畸形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例腓总神经麻痹性足下垂及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48岁[(39.5±6.0)岁]。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均行胫后肌移位术,通过异体肌腱移植,将胫后肌止点重建于第四跖骨,纠正足下垂及内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度、足内翻和外翻的活动度;60°/s角速度时,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等速力矩峰值、足部冠状面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力矩峰值。末次随访时观察足部的影像学Meary角、跟骨投照角及第四跖骨直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7个月[10(6,1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主动背屈为6(0,10)°,足外翻为3(0,5)°,较术前[-31(-33,-28)°、-10(-12,-8)°]均显著改善(P<0.05);60°/s角速度的等速力矩峰值,踝关节背屈力矩[(7.7±0.8)Nm]、足外翻力矩[(7.2±0.7)Nm]较术前[(0.0±0.0)Nm、(2.1±0.6)Nm]均显著提高(P<0.01)。影像学检查未见获得性扁平足畸形和第四跖骨止点处形变。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0~73分[(61.3±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5~97分[(86.8±7.2)分](P<0.01)。结论改良胫后肌移位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及内翻畸形,能够增加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力矩,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乳房下垂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2例。给予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双环形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乳房形态情况、对乳房形态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过乳头胸围及乳晕直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过乳头胸围及乳晕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乳房形态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对称性、乳房形态、乳房大小及松弛状态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血肿、皮瓣坏死、伤口愈合不良、血压波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乳房形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红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13-215,219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POP患者47例,根据选取的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给予阴道骶棘韦刃带悬吊术,对照组给予骨盆漏斗韧带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进行POP-Q测量,其中Ba指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cm处,C指阴道残端和Bp指阴道穹窿的反摺及阴道残端距阴道处女膜中线点最远处。术后1年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问卷-12(PISQ-12)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64.02±13.22)min、(87.20±12.23)mL和(87.92±12.21)h,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Ba、C和Bp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Ba、C和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PDFI-20评分为(20.03±2.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ISQ-12评分为(43.30±5.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发生。【结论】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POP疗效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及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重睑成形术是美容外科最常见手术,越来越多的就医者开始追求自然、稳定的自然型重睑,重睑成形术的目标也正逐渐向重建生理性重睑的趋势发展,探索单睑与重睑的组织结构差异对指导手术有着重大意义,该文简要概述国内外关于上睑睑板前组织的研究进展,为术者更好地认识、研究和改进重睑术及造福就医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