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篇 |
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0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53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32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溶性硫硒化镉(CdSeS)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在雄性ICR鼠背部脱毛部位涂抹直径约为5nm,发光波长为620nm的量子点O.32nmol,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施药皮肤部位显微观察皮肤渗透性。[结果]荧光显微像显示量子点能够堆积在皮肤的表皮层中和真皮层的毛囊和腺体中,透射电镜显示量子点附着在皮肤表面和吸附在角质细胞的两侧。[结论]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渗透性,而且随着施加量子点溶液时间加长,渗透量略有增加,但是主要聚集在皮肤表面和角质层细胞的两侧。 相似文献
2.
杨冬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9(5):376-380
纳米材料由于其极小的尺寸,拥有许多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如光学性能、电磁学性能、热力学性能、量子力学性能等,使其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医用无机纳米颗粒是指纳米级的无机纳米核分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无机核的组成包括贵金属(如 Au、Ag、Pt、Pb等),半导体材料(如 CdSe、CdS、ZnS、TiO2、PbS等),磁性材料(如 Fe2O3或 Co纳米颗粒)以及复合材料(如 FePt、CoPt等)。依据其组成材料的不同,纳米颗粒可具有一系列独特性质,诸如高电子密度、强光学吸收性质、磷光或荧光性质及具有磁矩等。 相似文献
3.
纳米颗粒是在纳米范围内的一种新型胶体载药系统,具有控释、靶向及跨生物膜给药等也明显优势,使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明显提高。有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眼表给药方式将纳米制剂用于治疗青光眼、眼内炎症与感染等疾病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多糖纳米颗粒及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 以反溶剂法和静电沉积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核/壳型复合纳米颗粒,以扫描电镜观察形貌,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平板抑菌试验测定抗菌活性,模拟体外消化试验测定消化吸收率.结果 纳米颗粒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33 nm;姜黄素纳米颗粒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姜黄素乙醇溶液,清除率分别为(13.89±0.69)、(16.73±0.097) μg/mL;纳米颗粒的抑菌效果较差;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消化吸收率提高了4倍.结论 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及消化吸收率,在功能性食品及药物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新一代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纳米靶向药物提高了药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现状及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具有热敏性质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海藻酸(ALG)通过氢键引入到微胶囊囊壁中,制备出具生物兼容性、热敏性和pH响应性的微胶囊.在此基础上于微胶囊的最外层额外吸附一层PAH/PSS,使得微胶囊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保持微胶囊的热敏性与pH响应性.利用微胶囊囊壁中丰富的官能团,采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将Ag 纳米颗粒引入到微胶囊囊壁中,光照后纳米粒子所产生的热量影响微胶囊的渗透性,赋予胶囊光敏性质.此外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微胶囊的结构、表面形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完整性.此种方法实现了微胶囊对环境的多响应性,将使得微胶囊在药物缓释、生物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声技术的原理、优势及癌症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根据肿瘤发展过程,相继介绍光声技术在肿瘤检测过程中的应用。结果:光声技术对光散射生物组织-肿瘤,能够进行无损深层探测及成像,具有其他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结论:光声技术是一种新的发展中的成像模式,应用于生物医药并获得解剖和功能信息。它对于了解肿瘤生长、转移,癌症诊断和评测治疗功效都有着潜在的重大用途。 相似文献
8.
9.
Yang GL Yang J Zhang J Xu YY Wei QH Sun XY Gu XM Zhang Y Ding QP Zheng YF Yang J Zhu XQ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5):321-323
目的 观察多壁纳米碳圈(MWCNOs)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止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Born比浊法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测定MWCNOs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1)体外试验:测定溶剂和不同剂量MWCNOs(0.2、2.0、20.0 μg/ml)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2)体内试验:将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和MWCNOs组(2、4和8 mg/kg),观察尾静脉注射染毒12 h后MWCNOs对血小板数量、出血时间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同时观察尾静脉注射4 mg/kg MWCNOs和等体积溶剂作用不同时间(0.5、6和12 h)后对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MWCNOs对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最高剂量组(20.0 μg/ml)血小板聚集率(50.0%±6.9%)明显低于溶剂组(7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试验结果同样观察到MWCNOs存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2、4、8 mg/kg MWCNOs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1.2%±4.5%、54.3%±7.8%、56.8%±3.0%)均低于溶剂组(64.3%±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MWCNOs对大鼠血小板数量、出血时间和凝血指标有明显影响.结论 在该研究条件下,MWCNOs对血小板聚集可能存在抑制作用,但并不影响机体的止血功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onions (MWCNOs)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hemostatic function. Methods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determined with Born' s metho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MWCNOs (0, 0.2, 2.0, 20.0 μg/ml) in vitro. Twent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which were exposed to 0, 2, 4 and 8 mg/kg MWCNOs, respectively. Then platelet count, platelet aggregation,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prothrombin time (PT), thrombin time (TT), bleeding time (BT) and platelet count (PC) were measured at 12 h after receiving tail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WCNOs. The effects of MWCNOs (4 mg/kg)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platelet count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vitro, MWCNOs exhibited the pot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rat platelet aggregation caused by ADP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the highest dosage of 20.0 μg/ml group was 50.0%±6.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 73.2% ±4.3% ) in control group (P<0.01). In vivo, the highest inhibitory was up to 20.4% ,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MWCNOs did not affect the APTT, PT, TT, BT and PC. Conclusion Under this experimental condition, MWCNOs might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but not affect hemostat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腹膜纤维化的关键介质之一,在此前的实验中已经制备了靶向TGF-β1的shRNA表达质粒。本研究使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病毒载体-磷酸钙纳米颗粒(CPNP),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显示其直径23.5~34.5nm,表面电荷为+16.8mV。在本研究中探讨使用CPNP介导转染shRNA质粒,研究其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表达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shRNA表达质粒或作为对照的空白质粒在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下转染体外培育的HPMC,转染后的细胞被高浓度D-glucose(50mmol/L)刺激48h,然后监测TGF-β1和FN的表达。结果HPMC被高浓度葡萄糖刺激48h后其TGF-β1和FN的表达均上调,而使用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转染shRNA表达质粒则可明显抑制高糖对TGF-β1和FN的诱导效应。结论鉴于shRNA表达质粒对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有效抑制和CPNP的载体作用,我们认为联合shRNA表达质粒和CPNP可能成为腹膜纤维化基因治疗极具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