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篇 |
完全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药学 | 71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胶原-壳聚糖冻干海绵的制备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胶原 壳聚糖冻干海绵的制备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将胶原与壳聚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冷冻干燥得冻干海绵 ,用创伤、烧伤常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胶原 壳聚糖冻干海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抑菌圈直径达 2 .0cm以上。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0 .0 2 2 %、0 .0 4 4 %和 0 .0 88%。结论胶原 壳聚糖冻干海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可作为创伤、烧伤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复合海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的壳聚糖-明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1:1:1:0.5,w/w)复合海绵材料具有多孔性结构,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相对保湿率和透气率分别为31.75g水/g、29.14%和43.20%。 相似文献
4.
抗MRSA海绵真菌的分离及菌株W0707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采自海南、湛江海域的海绵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抗MRSA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方法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558为指示菌,利用KB法进行活性菌株筛选,通过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18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0707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海水马丁氏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培养真菌选择性,共分离得到真菌133株,活性筛选得到阳性菌株4株,其中菌株W0707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W070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相似文献
5.
鼻腔内镜手术后填塞止血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腔内镜手术后合适的鼻腔止血材料和填塞方法的选择。方法:将临床上80例行鼻腔内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42例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B组9例用高分子棉填塞,C组5例使用明胶海绵填塞,D组24例使用明胶海绵加凡士林纱条填塞,统计术后出血量及时间,及重新填塞次数和并发症。结果:(1)出血:A组术后渗血3例.纱条抽出后出血2例。B组术后渗血2例,填塞状态下出血1例,C组海绵抽出后出血1例。(2)填塞时间:A组48d,时后出血量明显,延迟1.2天抽完纱条。(3)重新填赛次数:A组重新填塞2例,B组重新填塞1例,C组重新填塞2例。(4)并发症:A组眶周血肿1例,B和C组鼻中隔血肿2例。结论:应根据术腔情况选择不同的填塞材料,避免出血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小檗碱对离体阴茎海绵体NO-cGMP信号通路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er)对离体的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肌条的舒张效应及其对NO -cGMP通路的调控。方法 采用离体平滑肌张力记录技术观察L- NAME和L -Arg等对Ber舒张离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肌条的影响;通过逆转录酶链反应技术(RT PCR)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eNOS和iNOSmRNA的表达。应过125I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不同浓度的Ber对离体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组织中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 ①在离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标本上,Ber舒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EC50为6 20μmol·L-1②当NO合酶抑制剂L NAME( 0 1mmol·L-1 )存在时,Ber的最大舒张效应由100%降低到84% ±3. 4%。当加入L Arginine(1mmol·L-1 )时,可部分对抗L NAME的作用,小檗碱对海绵体的最大舒张效应可恢复到96% ±4 5%。③Ber( 1, 10μmol·L-1 )浓度依赖性地增强ACh引起的舒张效应,ACh的最大效应分别由72% ±3. 6% 升高到81% ±5. 4%或93%±6. 3%。④Ber孵育海绵体组织mRNA1h和3h。用药后eNOSmRNA表达较之对照组增加,Ber孵育1h组eNOS基因mRNA增加了40%, 3h组增加了66% (n=5,P<0. 01)。但是,相同条件下,Ber对iNO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无影响。⑤Ber能直接升高cGMP的含量(P<0 .05),EC50为1. 75μmol·L-1。在cGMP激发剂硝普钠(SNP)存在下,Ber能显著提高海绵 相似文献
7.
8.
南海海绵Axinyssa aplysinoides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5
从中国南海海绵Axinyssa-aplysinoides中分离得到5个有机化合物。利用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和光谱技术,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I);△^22(23)(E)-24,26,26-三甲基-25(30)-亚甲基胆甾醇(Ⅱ);1-(17Z-二十四碳烯基)-甘油醚(Ⅲ);24-异丁丁基-25(31)-亚甲基胆甾醇(Ⅳ);胸腺嘧啶(Ⅴ)。本文首次报道中国南海该种属海绵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例男,61岁,因为右下肢疼痛,麻木半年余,加重1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侧半躯干痛觉过敏,右下肢痛觉减退、肌力Ⅲ级、腱反射消失,左下肢肌力Ⅳ-Ⅴ级,未发现其它阳性特征。MRI检查:在T1-T2椎间隙后缘,脊髓外椎管内见到一个长条状影像,呈稍长T1,T2信号,脊髓受压,向左前外侧移位,该病灶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强化均匀。术前诊断:T1-T2椎体后缘脊髓外椎管内肿瘤,推测其性质可能是神经源性肿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术中发现:肿瘤在C7-T1椎管内脊髓外,向右侧生长压迫脊髓并与硬脊膜粘连,肿瘤呈紫红色、质地中等、血供丰富。 相似文献
10.
205例明胶海绵加碘仿预防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收性明胶海绵加碘仿是否能够有效预防干槽症。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拔牙后拔牙创内放入碘仿明胶海绵药卷,B组患者拔牙后拔牙创内不放入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干槽症发病率。结果:A组发病率为1.2%,B组发病率为7.2%,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拔牙创内放入碘仿明胶海绵药卷可以有效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