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耐药性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它仍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2007年,美国CD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1报道,仅由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者每年就接近10万,几乎有1.9万因此死亡,这一数字比同年美国归因于HIV/AIDS(人体免疫缺损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死亡人数还大。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和开发抗肿瘤药物是一个前途广阔的新领域。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海洋放线菌、真菌和细菌)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这些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就近几年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所产生的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抗肿瘤活性进行阐述,为海洋放线菌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结合相关文献33篇,对近5年来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发现的结构新颖复杂的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聚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复杂,对多种瘤株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部分化合物已经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海洋放线菌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海洋放线菌在分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通过传统筛选方法分离得到的生物活性代谢物,以及在与新化合物相关的基因挖掘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定.结果 从菌株FIM060022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D-NMR和2D-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abyssomicin B(5)、C(1)、H(6),proximicin A(4),lumichrome(2)和腺嘌呤核苷(3).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1、3~6对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化合物4和5对黑曲霉生长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中同时分离得到抗菌活性物质abyssomicin和porximicin,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属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稀有放线菌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洋放线菌M324抗菌物质的发酵优化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324是从中国连云港沿海海泥中分离到的一株能产生较广谱抗菌活性物质的海洋放线菌。文章报道了对该菌株的初步鉴定、发酵条件的优化和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部分性质的探索性研究结果结果。发现M324为一株具有耐盐作用的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白孢亚群类似白长链霉菌的海洋放线菌。在28℃、pH为7.0、培养5d,其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活性最强。发酵产物对酸碱稳定,呈现强极性,并呈现广谱抗菌活性。海洋放线菌M324能产生极性大的广谱抗菌活性物质,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株海洋来源的菌株SCSIO 1682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发酵产物中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抑菌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来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化学分离手段对菌株SCSIO 168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1H和13C NMR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通过对菌株SCSIO 1682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测序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果 该菌株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1682,所得抑菌活性化合物为那西肽,鉴定了那西肽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 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1682中分离鉴定了那西肽,那西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对那西肽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5):57-65
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为新药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现就近几年海洋放线菌的种类分布、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海洋来源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cyanogriseus WH1-2216-6 产浅蓝霉素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浅蓝霉素A的产量。方法 对培养基的组成、接种量、起始pH、盐度、发酵时间、前体浓度及大孔吸附树脂添加量等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选择最优发酵条件;结果 获得了浅蓝霉素A的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20 g,甘油20 g,蛋白胨20 g,CaCO32 g,2-吡啶甲酸400 mg,XAD-16大孔吸附树脂50 g,陈海水1 L)、装液量150/500 mL(体积分数)、5 d种龄、3.3%盐度、起始pH=7.5、摇床(180 r/min,28℃)发酵12 d。结论 以最佳发酵条件发酵,优化后的浅蓝霉素A的产量为优化前的7.0倍,达到610.5 mg/L。  相似文献   
10.
由于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海洋放线菌具有复杂独特的代谢途径,产生了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新药物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其中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本文按各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对近几年海洋各种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及具体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