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8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完全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药学 | 156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概述了质子泵抑制剂(PPIs)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酸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各种不同PPIs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莱米诺拉唑和吡帕拉唑等的临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第3代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阿立哌唑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它在化学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上,均不同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是继第1代抗精神病药(FGA)、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之后,对精神障碍治疗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药,又称之为"第3代抗精神病药(TGA)"[1,2].阿立哌唑的发现,是受精神分裂症的几种优势病因假说指导. 相似文献
3.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已知多种致病原因可导致肝损伤 ,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肝损伤可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胆汁郁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 ,筛选保肝药物 ,探索保肝作用原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造模方法、检测指标及造模剂作用原理等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 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CCl4)溶于精制植物油。急…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新药--加替沙星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公司继诺氟沙星、氟罗沙星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由BMS公司于 1999年 12月在美国首次上市 ,随后在墨西哥上市 ,目前国内己仿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加替沙星在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耳鼻喉科 ,眼科 ,妇科感染中应用广泛。加替沙星由于上市不久 ,临床研究的报道比较少。为了让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与应用该药 ,本文从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抗菌活性、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作了介绍。1 作用机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阴性菌的主要靶是DNA螺旋酶 ,…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其主要研究体系有生物体液、生物组织及单个细胞的代谢组,利用一些现代的分析技术,如NMR、LC-MS、GC-MS等,取得整个研究体系的多维数据后,利用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技术寻找其中的系统生物学信息。本文从代谢组学的发展,代谢组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以及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疾病模型,特别是中药研究的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心脑血管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综述川芎嗪对心脑血管作用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川芎嗪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冠脉内皮、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钙拮抗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c-fos和bcl-2的表达、影响细胞因子、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结论:川芎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随着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多糖的研究受到越来广泛的重视。多糖在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凝血、抗炎、抗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所以多糖也逐渐成为当今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由于多糖结构的复杂性,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并不完善,要真正彻底研究多糖的活性作用,还需要化学、生物学、药学以及药理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8.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范柏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1):27-29,48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药物动力学性能好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但是随着此类药物的使用,其耐药性亦不断增长,并已迅速发展至十分严重的程度。耐药性的大量出现与广泛传播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造成治疗失败,目前已引起了普遍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进而探索解决其耐药性的方法,开发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和具有抑制喹诺酮细菌耐药性的新药,以遏制或减缓此类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克服耐药性的对策等项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石杉碱甲: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景药物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石衫碱甲是从我国中草药蛇足石衫中提取到的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改善多种认知功能缺陷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在国内已经广泛应用于阿尔采末病的治疗。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同类阿尔采末病治疗药物相比,石杉碱甲具有作用时间长、易透过血脑屏障、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以及毒副作用低等多种优点。近年国内临床研究发现,石杉碱甲对多发梗死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弱智等的学习、记忆障碍也有治疗作用。石杉碱甲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它具有多靶点作用,除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脑内胆碱能功能外,还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的途径,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而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则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共同通路。研究提示,石衫碱甲具有治疗包括阿尔采末病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作用,已引起国际同行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郑卫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2(2):49-56
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已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严重威胁,β-内酰胺酶作用下的水解开环是造成这类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解决细菌对这类药物耐药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介绍了各种β-内酰胺酶,包括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类、丝氨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氧青霉烷、青霉烷、碳青霉烯、青霉烯和单环β-内酰胺类)以及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