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开展优质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未开展优质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文化应用于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士对不良事件的心理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不良反应发生率5.9%均优于对照组的70.6%、20.6%(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给予系统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水平,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的Hcy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Hcy及血脂指标的阳性率。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TG、TC、Hcy、HDL-C及LDL-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血脂水平会发生变化,定期测定血清中Hcy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从而有效预防、治疗及控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脑疝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11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按照奇偶数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对应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应用合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24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组和栓塞组,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短期预后、术后并发症、术后瘤颈残留及术后6~18个月随访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手术组出院时GOS评分预后良好率62.60%与栓塞组预后良好率66.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8,P=0.157);(2)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栓塞组(t=16.78,P<0.01),但栓塞组的治疗费用要明显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8,P<0.01);(3)2组间瘤颈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组术中破裂、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再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较短,血管内栓塞组住院费用较高,而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瘤颈残余、复发并无差异,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不同并发症,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47例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翻身频率结合喷气式气垫床预防卒中后偏瘫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长期卧床的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喷气式气垫床,对照组翻身频率为1次/2 h,观察组翻身频率为1次/4 h。比较两组PI发生率、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操作便利性。结果:两组P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1 d、1周、2周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便利性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喷气式气垫床的卒中后偏瘫住院患者,采用1次/4 h的翻身频率可达到与1次/2 h相当的减压效果,能有效预防PI发生,提高护理操作便利性和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CVS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GO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VS发生率为26.8%;56例患者中,死亡2例,出现不同程度偏瘫患者5例。结论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及监护能够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脉溶栓组(n=86)和机械取栓组(n=80)。采用美国国家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7、30、90 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的神经功能状态,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管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7、30、90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68,P> 0. 05);治疗后90 d,机械取栓组患者mR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t=2. 572,P <0. 05)。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分别为65. 1%(56/86)和87. 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1. 351,P <0. 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 5%(52/86)和87. 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5. 550,P <0. 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 4(58/86)和17. 5(14/80),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动脉溶栓组(χ~2=42. 092,P <0. 01)。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闭塞血管的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3.26±5.02)分及对护理满意评分(96.88±3.21)分均显著大于参考组的72.5%、(69.96±8.57)分、(85.33±4.67)分(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内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