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IBD患者(IBD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20例非IB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IBD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D的危险因素。结果 IBD组患者均有腹痛,67例伴有便血,39例伴有腹泻。在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75例IBD患者中,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72例(96.0%),右半结肠3例(4.0%)。IBD组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BD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近期手术史为I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D组与EMR组,各40例。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ESD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ESD组在病变直径≥2 cm中的完全切除率(87.50%)高于EMR组(44.44%),手术时间(93.67±15.72) min、住院时间(11.59±1.86) d短于EMR组(264.18±40.09) min、(16.28±3.01) d,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EMR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变直径<2 cm中的完全切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手术耗时短且患者恢复快,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ESCA各维度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观察组、对照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FLD模型,并于造模1周后观察组给予消脂护肝胶囊,对照组予东宝肝泰片治疗,第7周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情况以及肝脏病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PARαmRNA表达增加,血清ALT、AST、TC、TG水平及肝匀浆FFA、MDA含量降低,SOD增加,肝脂肪变性程度减轻,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脂护肝胶囊能够激活PPARαmRNA表达,同时可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发挥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life events,LE)、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诊断确诊的胃癌患者(胃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地区与正常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人选对象发病1年前遭遇的LV(杨德森,LV量表),评估应对方式(Feifel,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共配成65对,胃癌组发病前1年有61例遭遇不同LV,遭遇率94%,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4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8.717,P&;lt;O.001)。胃癌组遭遇的LV频度(3.64&;#177;1.14)件/例.强度(20.40&;#177;7.66)/例,正性生活事件频度(O.80&;#177;O.19)件/例.强度(2.88&;#177;O.47)/例,负性生活事件频度(2.84&;#177;1.07)件/例.强度(17.52&;#177;8.2)/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832—3.265。P均&;lt;O.01)。在应对方式评估中,胃癌组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23&;#177;1.62和4.09&;#177;O.87;t=2.234,P&;lt;O.05),而屈从和回避应对方式评分无明显区别(P均&;gt;O.05)。胃癌组的客观支持(9.83&;#177;2.65)、主观支持(21.52&;#177;4.71)、支持利用(6.54&;#177;2.80)和社会支持总分(40.26&;#177;1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83~2.390;P均&;lt;O.05)。结论:LV、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泮托拉唑胶囊治疗Barrett食管的近期疗效。方法35例Barrett食管患者均应用60w氩气刀行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治疗,并在术后给予泮托拉唑胶囊40mg/次,1次/d,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行胃镜检查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PC治疗后患者Barrett黏膜均可完全消除,其中1次治疗消除26例,2次治疗消除7例,3次治疗消除2例;治疗后24h出现胸骨后不适感15例,烧灼感、反酸、恶心1例,服用泮托拉唑胶囊后症状消失;1例长段Barrett食管12个月后复发。结论APC联合泮托拉唑胶囊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健康认知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情绪障碍、灌肠排斥、不良生活方式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王树俊  花威  崔广林 《安徽医药》2021,25(5):1032-1035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轻、中度UC病人5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内镜评分、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前,两组DAI评分及内镜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I评分由(6.82±0.54)分降至(2.04±0.12)分,对照组由(6.90±1.04)分降至(2.74±1.33)分,观察组内镜积分由(2.99±0.78)分降至(1.69±0.18)分,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DAI评分、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7及TNF-α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水平由(24.82±3.40)pg/L降至(7.68±2.11)pg/L,对照组由(25.00±1.78)pg/L降至(10.90±1.43)pg/L,观察组TNF-α水平由(51.20±1.03)pg/L降至(22.49±2.09)pg/L,对照组由(49.80±2.01)pg/L降至(31.50±1.65)pg/L,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17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辅助治疗轻中度UC,IL-17、TNF-α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