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中医治疗。8周后,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所有脾胃病失眠患者临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联合组治疗后临床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89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AS及SDS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7.796,-5.395;P0.01);联合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低(t=-6.932,-8.123,-11.515,-7.032,-7.291,-7.147,-9.373,-19.121;P0.01)。结论:CBT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可改善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就诊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采用标准铋四联+和胃止痛颗粒口服,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杀菌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G-17)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镜下胃黏膜的形态改善,在黏膜色泽、黏膜皱襞、黏膜颗粒状改变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提高血清中PGⅠ、PGⅠ/PGⅡ、G-17的水平,进而改善胃黏膜功能,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腹泻总与湿有关,脾虚湿盛是主要病机。通因通用出自《内经》,用通药泻结,寒滞者以热下之,热滞者以寒下之,辨证分为实热内结、湿热积滞、水饮内停等,根据疾病部位,因势利导,欲止先行、邪去自止,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8)
目的系统性评价自拟中药复方益气除痞汤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6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气除痞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复方益气除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群,提高西药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清热化瘀汤改善中晚期胃癌化疗后生存质量。[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9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OFL化疗方案;化疗前使用格拉司琼预防呕吐,维生素B类药物预防神经毒性。治疗组15例益气健脾清热化瘀汤(太子参20g,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各15g,白花蛇草、黄芪各20g,半枝莲、绞股蓝、陈皮各15g,砂仁10g,枳壳、厚朴各15g等),1剂/d,水煎1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实体瘤近期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症状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体瘤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清热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满意,改善生存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和统一的治疗方案,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中医药对胰腺炎相关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为探索该病的发病根源和发病机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分析认为"痰浊内盛"为本病发病的根本,"由痰致瘀""痰瘀互结"是基本病机,临床以痰瘀为论治根本,顾护始终,结合辨证施治,更加全面有效。从痰瘀理论认识和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随访管理信息系统手机医护终端,研究其在胃肠专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8例胃肠专科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4例患者纳入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随访管理;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4例患者纳入加强组,采用随访管理信息系统手机医护终端出院随访管理。应用改良主观全面评价法(MSGA)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指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与行为调查结果,以及患者对随访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加强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1,P<0.05);加强组患者体质量改变、饮食改变、胃肠道症状、生理功能改变、并发症、皮下脂肪、肌肉消耗程度评分及总分均较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37,t=11.534,t=10.755,t=10.392,t=9.735,t=10.949,t=16.855,t=30.828;P<0.05);加强组患者对疾病了解、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及动静结合所占比例均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9,x^2=6.223,x2=7.861,x^2=10.570;P<0.05);加强组患者对随访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1,P<0.05)。结论:将开发的随访管理信息系统手机医护终端应用于胃肠专科患者的随访,能降低胃肠专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随访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冠心病伴胃部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15日至2016年6月20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伴胃部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为泮托拉唑钠组(n=39)与联合用药组(n=39)。泮托拉唑钠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1次/d;联合用药组在泮托拉唑钠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及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E/A),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100量表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WHOQOL-100量表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HOQOL-100量表评分,泮托拉唑钠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分别为(9.43±0.64)分、(9.64±0.73)分、(10.81±0.65)分、(10.94±0.72)分;联合用药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分别为(10.05±0.70)分、(10.45±0.79)分、(11.52±0.70)分、(11.73±0.79)分,联合用药组均明显高于泮托拉唑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VAS评分为(0.85±0.47)分,低于泮托拉唑钠组的(1.34±0.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V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泮托拉唑钠组LVEF为(52.35%±4.80%),联合用药组为(56.18%±4.93%);泮托拉唑钠组E/A为(0.85±0.07),联合用药组E/A为(0.94±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4.9%(37/39),显著高于泮托拉唑钠组的79.5%(3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有助于降低冠心病伴胃部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心功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