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效能,评估其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6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具有HCC高危因素患者150例共16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资料,由4名具有5年以上肝脏超声造影经验的医师按照超声造影常规法标准和LI-RADS分类法标准分为2组,分别对163个病灶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绘制ROC曲线比较2组的诊断效能。  结果  16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HCC为122个,非HCC恶性病变16个,良性病变25个。常规法诊断HCC符合率为87.1%(142/163),曲线下面积(AUC)为85.7%。LI-RADS分类法中LR-5类诊断HCC特异性最高(95.1%)但敏感性偏低(72.1%),若将LR-4+LR-5类诊断为HCC,其敏感性(98.4%,120/122)、特异性(82.9%,34/41)、诊断符合率(94.5%,154/163)及AUC(90.6%)均高于常规法。分类法诊断准确性优于常规法,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4, P=0.031)。  结论  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可以提高HCC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丹丹  韩旻  温晓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3):304-306, 310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晚期早产儿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改变及其早期诊断PIV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入住NICU、出生胎龄为34~36+6周的晚期早产儿82例,于生后72 h内行aEEG检查,生后10 d内行颅脑彩超检查。根据胎龄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34周组(34~34+6周)、35周组(35~35+6周)和36周组(36~36+6周)。再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在每个胎龄组的基础上再分为PIVH组和无PIVH组。结果3个胎龄PIVH组患儿aEEG在总分评分、睡眠觉醒周期评分、35周和36周胎龄组带宽的评分均低于无PIVH组患儿(P < 0.01)。约登指数最大时,34周组的总分最佳截断值为8.5,灵敏度73.31%,特异性81.80%;35周组的总分最佳截断值为9.5,灵敏度71.43%,特异性92.32%;36周组的总分最佳截断值为10.5,灵敏度84.62%,特异性87.51%。结论晚期早产儿PIVH组患儿aEEG在总分、睡眠觉醒周期及35周和36周胎龄组带宽的评分低于无PIVH组患儿。各胎龄在取最佳截断值时,aEEG对诊断PIVH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4324对踝蛋白2(Talin2)调控和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验Talin2在乳腺癌组织(BCT)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PCBT)的表达,结合病理资料分析Talin2与乳腺癌预后及病理特征间的关联;qRT-PCR法测定miR-4324在BCT和PCBT的表达;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体外培养,分为Control对照组(正常培养)及相关转染组(转染相关片段):miR-4324 mimics组;miR-4324 inhibitor组;miR-4324 NC组;si-Talin2组;miR-4324 inhibitor+si-Talin2组。通过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KBR-3的生物学活性改变;通过q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测定Talin2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324对Talin2靶向表达;利用Transwell回复实验验证miR-4324调控Talin2影响SKBR-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Talin2在BCT中的表达高于PCBT,并与淋巴结转移、HER-2的高表达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4324在BCT中表达较PCBT降低(P<0.01);与Control组比较,miR-4324 mimics组SKBR-3细胞增殖降低,凋亡增多(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相对于Control组,miR-4324 mimics共转染可显著降低Talin2-3'-UTR WT报告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miR-4324 mimics组中Tal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Control组降低(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Control组,SKBR-3细胞的迁移能力在miR-4324 inhibitor组中上升(P<0.01);si-Talin2组中下降(P<0.01);miR-4324 inhibitor+si-Talin2组中居中(P<0.05)。结论 Talin2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HER-2过表达相关,下调miR-4324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并诱导凋亡,其中抑制迁移可能是其靶向抑制Talin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明确DEPTOR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DEPTOR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直肠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评估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EPTOR的表达,计算光密度值(IOD)并依据DEPTOR的IOD中位数将患者分为DEPTOR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分析DEPTOR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组织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显示,DEPTO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DEPTOR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肿瘤直径、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DEPTOR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T分期、肿瘤直径是DEPTOR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 DEPTOR高表达组患者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EPTOR高表达组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直肠癌患者DEPTOR表达水平与血清CE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509,P 0. 01)。DEPTOR高表达组5年累积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其5年累积死亡率高于低表达组(P 0. 05)。结论 DEPTOR在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疾病进展程度相关,其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正>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为真菌进入外耳道后繁殖生长所引起的一种以皮肤感染为症状的疾病,多局限于外耳道,偶可侵及中耳或乳突根治术腔[1],常见的致病菌有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而外耳道罗伦特隐球菌感染鲜有报道。罗伦特隐球菌是一种罕见的非新生型人类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bFGF)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慢性创面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创面常规清创后,外用bFGF和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观察组病人创面进行首次锐性清创,之后常规换药,每次换药时用棉球擦拭创面至微微渗血,外用bFGF、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若创面2周内不能愈合,再行锐性清创术。比较2组病人创面第2、4、6周创面面积及愈合率。结果治疗第2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第4、6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均较第2周明显缩小(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治疗第2周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6周,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锐性清创联合bFGF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病人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对子痫前期(P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PE诊断的孕妇78例为观察组,并按照发病时间分为观察组1(早发型PE组,孕周20~ < 34周)和观察组2(晚发型PE组,孕周≥34周)。同时选取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同样按照孕周分为对照组1(孕周20~ < 34周)和对照组2(孕周≥34周)。所有受试者采血和测血压,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D-二聚体(D-D)与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的体质量指数(BMI)、D-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高于对照组1(P < 0.01)。观察组2 BMI、SBP、DBP值高于对照组2(P < 0.01)。观察组1 D-D值高于观察组2(P < 0.01)。对照组2 BMI、D-D、DB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1(P < 0.05~P < 0.01)。观察组BMI、D-D、SBP、DB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2 PT、INR、FIB、TT水平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1 TT与观察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1 FIB、TT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PT、INR、APTT、FIB、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E病人D-D与孕周、PT、INR、APTT、TT、PLT均呈负相关关系(r=-0.289、-0.235、-0.247、-0.236、-0.351、-0.286,P < 0.05~P < 0.01)。PE病人D-D与FIB、MPV、PDW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早发型PE病人高凝血状态较晚发型PE病人更为明显,PE病人D-D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D-D可以作为预测PE发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T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 骨标本测得后中线处高(10.75±1.38)mm、厚(8.55±1.7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45±0.73)mm、(20.28±2.20)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00±3.43)°、(134.67±2.87)°。CT测量后中线处高(10.45±1.61)mm、厚(8.12±1.5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60±1.26)mm、(20.48±2.05)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23±9.64)°、(135.47±9.02)°,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枢椎板斜率(58.34±7.60)°,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19.07±2.73)mm,寰枢椎后间隙高(6.83±2.01)mm。CT数据大部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和CT数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与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解剖特征较为固定;CT能较好地反映该特征;本研究可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