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2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365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510篇
内科学   1598篇
皮肤病学   136篇
神经病学   278篇
特种医学   462篇
外科学   2038篇
综合类   1432篇
预防医学   456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681篇
  8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4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部位而导致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在内异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内异症的证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不仅影响内异症临床治疗,而且严重影响内异症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重复性。因此本课题拟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初步分析、总结内异症中医证候规律,从而能促进内异症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方法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的设计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部分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内异症中医证候规律特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规律的分析,通过对383例内异症患者中医证候的频数分析,删除构成比≤10%的症状指标,得到有意义的症状指标74项,并将这些症状信息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项目频率最高的为夹血块,或经行不畅,构成比为84.3%,其次是经行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构成比为77.3%,经行腹痛,构成比为73.9%。综合因子分析结果中每个变量的构成比、载荷值,以及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并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建议,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等书籍,将五类证候群命名为气滞血瘀型、气滞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湿热瘀结型、气滞肾虚血瘀型,其中以气滞寒凝血瘀型病例数最多,占60.6%,其次是气滞肾虚血瘀型,占14.6%,气虚血瘀型占8.9%,气滞血瘀型占8.1%,湿热血瘀占5.7%,单纯血瘀证2例。根据内异症血瘀之病机兼夹证进行证型拆分,统计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湿热瘀结各个证型在383病例中的频次,其中气滞血瘀频次最高为324,占比为84,3%,其次为寒凝血瘀证,240例,62.7%。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分析383例内异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得出内异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如下:①结合变量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可得出气滞血瘀证、气滞寒凝血瘀证、气滞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血瘀证为内异症临床常见5种证候,其中以寒凝气滞血瘀最多见。②血瘀证是内异症共有证候。内异症临床多见复合证型,血瘀证兼有气滞、寒凝、肾虚、气虚、湿热;或虚或实或虚实寒热夹杂。③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血瘀,气滞血瘀为内异症的临床基础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益理肺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益理肺汤治疗,以7d为1个用药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记录哮鸣音、湿罗音、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肺功能指标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第1秒时间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出一氧化氮(FENO)变化,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P 0.05);观察组哮鸣音、湿罗音、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FENO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益理肺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可降低气道炎性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躯干红斑、脓疱,伴剧痒1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层下水疱,棘细胞海绵水肿,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棘细胞间IgG沉积。患者3个月前被诊断为晚期宫颈癌。  相似文献   
4.
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一种炎性因子,广泛分布于成骨细胞、上皮细胞和肠组织等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参与细胞黏附、增殖、凋亡以及免疫反应等过程。Gal-3可通过介导纤维母细胞活化和巨噬细胞浸润的途径,参与炎症反应各个阶段的分子调节、参与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和修复的纤维化过程、参与心力衰竭(心衰)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心脏重构和心衰的病理生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Gal-3还可预测心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slow、ADC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standard、ADC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tandard、ADC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standard及ADC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ox M1(forkhead box M1)表达情况。方法寻常性银屑病及正常对照标本各30例,采用En 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Fox M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减低,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染色强度显著增高(Z=-4.965,P=0.000,P0.05)。结论 Fox M1可能与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miR-130a 和miR-125b 在伴或不伴冠脉扩张(CAD)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者可否作为KD 和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之前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进一步选取KD 患儿30 例(伴或不伴CAD 各15 例)、正常健康儿童15 例,采用茎环RT-PCR 的方法,验证候选基因miR-130a 和miR-125b 在PBMC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PBMC 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 共63 条,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2)通过茎环RT-PCR 验证发现miR-130a 和miR-125b 在患儿IVIG 治疗前表达明显下调,而IVIG治疗后表达明显上调(P<0.05);(3)伴CAD 的KD 患儿miR-130a 及miR-125b 表达较不伴CAD 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性(R2 =0.734,mir-130a;R2 =0.709,miR-125b);(4)ROC 曲线分析表明miR-130a(特异度87.5%和敏感度77.5%)和miR-125b(特异度83.3%和敏感度76.6%)对KD 及CAD 的判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 PBMC 中的miR-130a 和miR-125b 参与了KD的发生与发展,可作为KD 及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并为KD冠脉扩张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 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 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相似文献   
9.
正对不同种族人群进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现,欧洲与亚洲人群之间发病部位明显不同,表现为黄种人、黑人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见,白种人则以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主~([1])。除种族以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年龄和血脂异常等。在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下,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也存在差异。不同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不同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笔者通过比较不同种族间的遗传易感性、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上海市杨浦20072014年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死亡人群空间分布的特征,寻找“热点区域”。方法 建立2007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基于街区的急性心肌梗死空间数据库,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与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 I,LISA)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探索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空间分布模式和规律。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45.81/万)、死亡率(13.86/万)在各街区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I发病=0.1012,P=0.0291;I死亡=0.1428,P=0.028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测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的高发热点地区为杨浦区长白新村街区和延吉新村街区。结论 杨浦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呈显著的地区分布规律,可根据这一特征进一步寻找地区差异性的原因,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调整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