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浩  周峰  周有骏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31-133,142
目的设计合成对微管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抑瘤活性。方法以取代的苯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取代等反应制得系列目标化合物,并考察该系列化合物对微管蛋白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1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j9对微管蛋白和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活性。所有目标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该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靶点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药物化学课堂录像摄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拍摄药物化学课堂实况录像的出发点入手,阐述了课堂录像对于教学反思、教学资料、教学档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拍摄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总结了笔者对于该项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对于同类工作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4,6-二氯嘧啶和6-氨基-1,4-苯并二氧杂环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化、Suzuki偶联、缩合反应和环合反应合成一系列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目标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索拉非尼相近。结论发现了一类全新结构的骨架分子,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抗肿瘤的2-(4-三氟甲基苯基)-4-乙基-呋喃-3-酰胺衍生物.方法 以对三氟甲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酰氯化及胺解等4步反应,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结果 设计合成了15个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4种肿瘤细胞A549、QGY、HeLa和SW480的活性测试.结论 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5b显示出最优的高效、广谱抗肿瘤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范例教学谈《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化学是一门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繁多,知识不易理解和吸收,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通过应用范例教学原理,对药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独立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原卟啉Ⅸ二甲酯为起始原料 ,合成并分离得到 3 (1 羟乙基 ) 8 乙烯基次卟啉Ⅸ (Ⅱ1)和 3 乙烯基 8 (1 羟乙基 )次卟啉Ⅸ (Ⅱ2 )二个异构体 ,两者分别经酰化后与醇 (酚 )进行烷氧裂解反应合成了 8个全新的卟啉衍生物 .在D2 O中对NADPH光氧化作用的敏化效应实验表明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光敏活性 ,明显高于参比药物HpD .这类化合物为研究开发光敏剂新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人精子顶体酶活性位点的三维结构设计并合成新型3-取代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方法计算机模拟设计及化学合成。结果设计并合成了7个3.取代喹唑啉酮类先导物,进行了抑酶活性测试。结论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酶活性,其中化合物3g是对照物Na-对甲苯磺酰-L-赖氨酸氯甲基酮(TLCK)的229倍。  相似文献   
8.
席忠新  王燕  刘波  孙连娜 《医药导报》2010,29(11):1462-1466
鼠曲草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中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但目前对鼠曲草属植物药理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仍待阐明。应对鼠曲草进行深入系统的提取分离,以发现药理活性较高的单体化合物,以便为该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类新型的噻二唑类衍生物,评价其耐缺氧活性。方法以氨基硫脲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缺氧耐受实验测定目标化合物的耐缺氧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7个新型的噻二唑类衍生物,其耐缺氧活性经过评价,其中1个化合物的耐缺氧活性突出,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合成5-取代嘧啶开环核苷膦酸酯类新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方法:氯甲基氯乙基醚与三氟乙醇磷酸酯缩合后,经碘-氯交换得碘代乙氧基甲基三氟乙醇膦酸酯侧链,和5-取代嘧啶在DBU作用下缩合,氯甲酸酯酰胺化,设计合成得到8个新化合物1a~1h。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乙肝病毒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设计合成的8个化舍物对HBsAg和HBeAg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d的抑制活性优于拉米夫定。结论:5-取代嘧啶开环核苷膦酸酯类化合物保持抗病毒活性,N6位长链脂肪氯甲酸酯取代的化合物抗HBV病毒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