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氧浓度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组织块培养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将第3代pMSCs分别培养于常氧(21%O2)及不同浓度的低氧(5%O2、3%O2、1%O2、0.5%O2)环境中,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检测细胞VEGF分泌表达量情况。 结果 成功从人胎盘组织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pMSCs,阳性表达CD29、CD44,阴性表达CD31、CD34、CD45、HLA-DR。低氧培养的pMSCs形态均一,细胞伸展为长梭形,漩涡状排列明显。与常氧组相比,一定范围内低氧(5%O2~1%O2) 培养的pMSCs增殖、迁移增快,分泌VEGF增多,氧浓度越低,变化越明显。过低氧浓度(0.5%O2)培养的pMSCs增殖减慢,分泌VEGF减少。  结论 一定范围内的低氧可促进pMSCs增殖、迁移及分泌VEGF,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而过低氧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的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提高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四点体会:讲实验原理,简明扼要;讲实验操作,注重演示;讲实验结果,着重图表;讲实验讨论,强调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974—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人群宫颈癌死亡趋势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杨浦区肿瘤登记系统中1974—2015年杨浦区宫颈癌死亡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杨浦区宫颈癌死亡趋势,并采用Segi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1974—2015年间,上海市杨浦区共报告宫颈癌死亡例数476例,粗死亡率为2.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3/10万。宫颈癌在60岁及以上女性中死亡率较高,死亡人数占69.7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宫颈癌在1996—2015年间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60岁及以上人群属于宫颈癌死亡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性内皮素-1(ET-1)是否能够增加大鼠心肌氧自由基的含量。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3组:ET-1组:冠状动脉口注射ET-1900pmol·kg-1;SOD-1+ET-1组:冠状动脉口注射SOD-10.6mg·kg-14min后再注射ET-1900pmol·kg-1;对照组:冠状动脉口注射生理盐水0.6ml·kg-1。麻醉状态下注射ET-1或生理盐水10min后取左心室心肌约300mg,10min内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检测心肌氧自由基的含量。结果 ET-1组心肌氧自由基的波幅比注射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而SOD-1+ET-1组氧自由基的波幅低于ET-1组(P<0.05)。结论外源性ET-1可直接增加心肌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obestatin对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应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obestatin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膜L型电压敏感钙通道电流(L-type calcium ion channel current,ICa.L)的影响.结果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钳制膜电位为-20 mV时,分别给予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0nM(对照组)和1、10、100nM obestatin灌流5min后,ICa,L峰值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各组为给药前的(97±8)%、(91±7)%、(60±9)%和(45±6)%.其中,10nM和100nM obestatin灌流5min后ICa,L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小(P<0.0I,n=5).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钳制膜电位分别为-30、-20、-10和0mY时,给予10nM obestatin之前,其ICa,L峰值分别为(-5.48±0.69)、(-5.70±0.68)、(-5.58±0.61)和(-3.90±0.44) pA/pF,灌流10nM obestatin 5 min后,ICa,L峰值分别下降至(-3.11 ±0.68)、(-3.60±0.99)、(-3.26±1.03)和(-2.28±0.71)pA/pF,均明显低于obestatin给药前(P<0.01,n=5).结论 obestatin可抑制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  相似文献   
6.
正常组织中用于供能的脂肪酸主要来自饮食中的游离脂质,但在生长旺盛的肿瘤组织中,能量却来自于脂质的重新合成,所以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见到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在原发肿瘤中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生脂基因功能已经基本明确。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的功能与能量贮存、生物膜的结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的乙酰化有关,但是现在对脂肪重新生成进程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抗肿瘤方法,以脂代谢催化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1974—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乳腺癌死亡趋势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杨浦区死因登记系统中1974—2015年杨浦区人群乳腺癌死亡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杨浦区乳腺癌死亡趋势,并采用Segi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1974—2015年间,上海市杨浦区共报告女性乳腺癌死亡例数2 505例,男性乳腺癌死亡例数24例。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12.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7.26/10万,在1974—2015年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1974—2015年上海市杨浦区女性人群因乳腺癌死亡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属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小鼠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用于检测胎鼠大脑新生神经元的迁移和分化特征。 方法 通过选择异氟烷气体麻醉方式,改进毛细玻璃针的制备方法,减少手术中胚胎的暴露时间,优化电转参数等,对小鼠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进行一系列优化。采用优化的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给6只怀孕16.5 d的孕鼠进行了手术,共电转胚胎42只。 结果 电转后孕鼠和胚胎的存活率达到100%,其中大脑表达外源基因的胎鼠占85%±3%。 结论 优化的小鼠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胎鼠存活率和基因电转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CD11c单抗修饰的免疫脂质体并进行表征,验证其体外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特异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化学交联法将CD11c单抗连接于脂质体上,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CD11c与脂质体的连接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势,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质体上连接CD11c的活性和对DCs的靶向效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免疫脂质体特异性靶向特点。结果成功制备了CD11c免疫脂质体,测得单抗连接率为(77.6±3.2)%,平均粒径为(151.2±1.6)nm,Zeta电位为(-32.0±1.8)mV。电镜下脂质体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多为圆形,少许椭圆形,无粘连。CD11c单抗连接于脂质体仍保持了良好的活性,体外表现出显著的DCs特异靶向性。结论制备的CD11c免疫脂质体对DCs细胞具有特异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6年4月至2021年1月登记上报的746例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案例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科室、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暴露源、暴露途径、处理措施等.结果 从性别上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女性(540例,72.39%)较男性(206例,27.61%)多;从职业来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人员以护士(师)(305例,40.88%)、医师(171例,22.92%)和实习护士(111例,14.88%)为主;从科室分布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主要为急诊科(105例,14.08%)、普通外科(73例,9.79%)、麻醉科(67例,8.98%)、消化科(55例,7.37%)、胸心外科(54例,7.24%).暴露源以HBV为主,共有508例(68.10%);暴露途径以皮肤锐器伤为主,共有666例(89.28%).36例(4.83%)发生暴露后未进行任何紧急处理,但所有暴露者均接受了后续的预防性治疗及随访,且最终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结论 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不容忽视,应增强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护制度、改善诊疗环境,以降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