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肾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抗菌方案进行评价和调整。方法:利用PK/PD理论优化抗菌治疗的综合评价参数的定量范围,以及根据CCr值(内生肌酐清除率)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结果及结论:急性肾损伤初期处于肾衰阶段的患者,CCr大幅下降,全程使用PIP/TA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 q8h的给药方案,其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明显超量。对该类患者,建议初期采用PIP/TAZ 4.5 g q24h~q36h的给药方案,逐步过渡到4.5 g q8h。  相似文献   
2.
氨基糖苷类最佳给药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链霉素问世以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成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具有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等特点.但由于其明显的不良反应,加之临床上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加剧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该类药物的使用受到了影响.因此.在临床使用中最佳给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常温下(20℃)6 h内不同时间的最大吸收峰峰位和吸收度,观察溶液的色泽并测定其pH值。结果:6 h内配伍液的吸收峰位、吸收度、色泽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T>MIC简易数学模型对二室模型的适用性,简化T>MIC计算过程,并据此探讨美罗培南给药方案。方法 以美罗培南的推荐剂量和静脉输注时间分别为0.5 h与3 h设计6种临床常用方案(0.5 g/次 q8 h 0.5 h、0.5 g/次 q8 h 3 h、1.0 g/次 q8 h 0.5 h、1.0 g/次q8 h 3 h、2.0 g/次q8 h 0.5 h、2.0 g/次q8 h 3 h),各方案分别与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4种MIC敏感性折点(0.5、1、2、4 μg/ml)组合形成不同的T>MIC,每种方案的T>MIC又可根据简易模型和二室模型计算,结果形成不同方案下的T>MIC对子,T>MIC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简易数学模型的拓展适用性。并根据简易模型计算T>MIC%,以其达到40%~100%探讨美罗培南对不同细菌感染的给药方案。结果与结论 简易模型可替代二室模型计算T>MIC,根据该模型从理论上可方便快捷地对美罗培南给药方案进行初判和模拟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乌苯美司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6%磷酸二氢钠溶液(17:83),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40℃,溶剂:17%醋酸溶液。结果:乌苯美司的HPLC进样量在(0.86~120.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9%,回归方程为Y=2.92X+2.27。乌苯美司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浓度在1~2h达到峰值。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乌苯美司的含量方便准确,可用于临床监测乌苯美司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谢宁  谢静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219-221
[目的]观察米贝拉地尔(Mibefradit)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复制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ibefradil干预组(M组).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与S、M组相比:I/R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和P<0.05),SOD及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和P< 0.05);与S组相比,I/R组和M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和P<0.05);但M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好于I/R组(P<0.05).[结论]米贝拉地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物质及改善肠道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和娄底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完成。①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取大鼠30只,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0只,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n=10):按100mg/(kg·d)灌胃1g/L维生素C(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批号:040217-1),1次/d;模型组(n=10):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其余10只大鼠设为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每组干预16周。②干预结束后,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大鼠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测定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离主动脉,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③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因造模失败脱失1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0只。①主动脉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内膜层细胞胞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显著上调,分别为66.38±8.69,29.33±4.39(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阳性表达减弱(49.78±8.63,P<0.05)。②血糖水平:干预后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近(P>0.05)。③血脂水平:干预后模型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维生素可下调主动脉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并改善血脂水平,但无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酚待因片(Ⅱ)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氨酚待因片(Ⅱ)试验和参比制剂2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00mg,磷酸可待因15mg),以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的血药浓度,通过DAS Ver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9390.7±1952.3)和(9585.9±2116.8)m·L^-1;tmax分别为(0.94±0.41)和(0.96±0.37)h;t1/2分别为(2.84±0.65)和(2.90±0.60)h;AUC0→t分别为(37662.3±10113.1)和(39906.8±11177.6)μg·h·L^-1,AUC0→∞分别为(40289.5±11802.7)和(42977.4±13313.5)μg·h·L^-1;可待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89.1±35.3)和(83.3±30.6)μg·L^-1;tmax分别为(0.91±0.33)和(1.04±0.53)h;t1/2分别为(2.88±0.55)和(2.69±0.50)h;AUC0→1分别为(319.7±75.9)和(332.6±82.0)μg·h·L^-1,AUC0→∞分别为(340.9±82.1)和(352.2±88.5)μg·h·L^-1;以AUC0→1计算试验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06.5±13.1)%和(105.6±20.6)%.结论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4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组脑梗死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衡各组间影响因素后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即丁咯地尔组(Ⅰ)、奥扎格雷钠组(Ⅱ)、疏血通组(Ⅲ)和长春西汀组(Ⅳ)。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方案成本分别为6219.70、7129.7、5891.8、5123.4元;有效率分别为84.70%、88.37%、91.50%、75.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3.43、80.68、64.39、60.21;以方案Ⅳ为参照的增值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3.02、150.06、46.57。结论Ⅲ组方案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苷,内生肌苷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CD54基因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苷清除率,细胞间黏附分子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葛根素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