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86篇
  免费   2977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7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983篇
内科学   127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214篇
外科学   12180篇
综合类   7350篇
预防医学   172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458篇
  54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12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762篇
  2019年   896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13篇
  2014年   1527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088篇
  2011年   2264篇
  2010年   2157篇
  2009年   2142篇
  2008年   2002篇
  2007年   1975篇
  2006年   1745篇
  2005年   1504篇
  2004年   1192篇
  2003年   1028篇
  2002年   886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464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0年   1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形成《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临床肠外营养安全输注操作流程,以减少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以循证实践为指导,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j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际指南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脉通指南网、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等中有关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高质量证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评价、提取并汇总该领域的相关推荐建议,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2次专家论证会议,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各条目内容,形成《共识》终稿。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81.00%和89.5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3和0.15。最终《共识》包括多学科团队组建、肠外营养输注评估、操作规范、并发症管理4个方面。 结论 《共识》的制订可为临床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规范开展提供指导依据,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us agent, DAA)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1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患者的DAA治疗临床数据,比较患者基线与治疗结束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病毒学水平以及无创纤维化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的差异。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时达到病毒学清除,12周、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DAA治疗后随访17~44个月,期间均未见病毒学复发。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终点时ALT、AST、TBIL、γ-谷氨酰转移酶以及无创纤维化评分APRI显著下降,WBC、HGB、PLT、CRE、肾小球滤过率和血糖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DAA治疗期间共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可自然缓解。结论?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DA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RUNX1-I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62例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ncRNA RUNX1-IT1的表达。并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和人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系(FHC),qPCR检测细胞系中 lncRNA RUNX1-IT1和 miR-21的表达水平,选择最适细胞系用于后续实验。通过上调或下调SW480细胞中lncRNA RUNX1-IT1和miR-21的表达后,采用qPCR检测lncRNA RUNX1-IT1和miR-2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RUNX1-IT1和miR-21的靶向关系,Transwell实验检测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ncRNA RUNX1-I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而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且lncRNA RUNX1-IT1与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5,P=0.031)。与正常结直肠 FHC细胞相比,lncRNA RUNX1-IT1在 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而miR-21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且SW480细胞最明显,故后续采用SW480细胞系进行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ncRNA RUNX1-IT1靶向调节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 RUNX1-IT1可抑制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抑制 miR-21表达可抑制 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上调 miR-21表达可逆转过表达 lncRNARUNX1-IT1对 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LncRNA RUNX1-IT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lncRNARUNX1-IT1通过靶向miR-21调控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过程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保护措施及其解剖基础。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行1射频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2例,观察术后结节大小、血流信号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术后超声随访结节的体积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缩小(P<0.05)。 结论 加强隔离带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管理在降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的8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护理专案管理.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不同时点D-二聚体(D-D)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9 d试验组D-D水平不断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比32.5%,P<0.05),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比25.0%,P<0.05).结论 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进行护理专案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80岁)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曲线。结果被纳入分析的87例高龄患者年龄在80~93岁,平均年龄(83±2.8)岁,男女比例为1.64∶1;其中67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77.0%,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为46.0%。根据预后因素分析中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影响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有淋巴结阳性率,病理N分期,TNM分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可行且有效的,应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监测,预防术后并发症。同时重视随访,根据人群和社会特点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随访策略,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时处理复发转移情况,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李建  张尧  胡登敏  刘宽 《现代预防医学》2022,(19):3468-3473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早发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疾病负担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9(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数据库获取我国14~49岁人群1990—2019年间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数量和率,以及危险因素所致EOCRC相关DALYs百分比。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及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并用Joinpoint软件对我国EOCRC的ASIR及ASMR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2019年我国EOCRC新发病例及死亡人数为87383及26274,相比1990年分别增加264.53%及76.92%。我国EOCRC的ASIR及ASMR为10.31/10万及3.07/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140.32%及14.13%。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显示,我国EOCRC的ASIR及ASMR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别为3.0(95%CI为2.8~3.3)及0.3(95%CI为0.1~0.6)。我国EOCRC相关DALYs为1304828,占我国总体结直肠癌相关DALYs的20.40%及全球EOCRC相关DALYs的30.63%。归因分析提示我国42.85%的EOCRC相关DALYs可归因于饮食、行为及代谢因素。结论 我国EOCRC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其导致的疾病负担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