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8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降低儿童服用地高辛导致洋地黄中毒风险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对监测中发现的儿童洋地黄中毒案例进行个案追踪,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再运用系统追踪法,剖析系统或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对策,持续改进,并评价追踪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个案追踪发现儿童洋地黄中毒风险点主要是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系统追踪发现存在药品因素、人员因素和信息系统因素等导致的风险。通过系列控制风险措施的实施,追踪后再未发生儿童洋地黄中毒事件和超说明书剂量医嘱,治疗药物监测(TDM)监测率和治愈率追踪后较追踪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药师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儿童洋地黄中毒风险点的挖掘和防范措施的实施,可降低儿童洋地黄中毒事件发生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α-苦瓜素(α-MMC)对肝细胞细胞因子合成与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以质量浓度为189 μg/mL的α-MMC加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L02中,分别于药物作用0 h、2 h、4 h和8 h后收获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样品,以Bio-Plex 200悬液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各样品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因子谱的表达量。结果与0 h相比,α-MMC作用L02肝细胞2 h、4 h和8 h后,细胞内合成的白介素(IL)-1b、IL-6、IL-17A、IL-31、IL-3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7种细胞因子降低(P<0.05),分泌至细胞外液的IL-6、IL-4、IL-17A和sCD40L也降低(P<0.05)。结论α-MMC能抑制肝细胞IL-6、IL-17A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可能在抗肿瘤的应用中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MDA-MB-231和Raw264.7细胞,给予不同浓度PNS,采用MTT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不同浓度PNS对MDA-MB-231与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NS处理的Raw264.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NS与巨噬细胞共同作用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的影响;ELISA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PNS对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N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与Raw264.7细胞的增殖,高浓度PNS溶液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凋亡;低浓度(20,50μg·mL-1)PNS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抑制MDA-MB-231的迁移;低浓度(20,50μg·mL-1)PNS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的侵袭;低浓度(20,50μg·mL-1)PNS促进巨噬细胞IL-6与TNF-α的分泌,并上调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水平。结论:PNS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迁移,并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11):1020-1025
目的采用磁珠法捕获与奈非那韦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相关作用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为探明奈非那韦抗MM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环氧基磁珠和奈非那韦偶联,然后与MM.1S细胞蛋白裂解产物共孵育,结合奈非那韦作用蛋白,通过缓冲溶液解离奈非那韦偶联蛋白,进行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电泳和银染分析,对胶上蛋白进行高分辨质谱鉴定,再通过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预测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意义。结果奈非那韦捕获蛋白中可信度较高的蛋白:L-乳酸脱氢酶、核糖体蛋白S3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上述蛋白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密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奈非那韦可能和其他潜在生物学功能相关,例如:碳水化合物代谢、脂代谢以及嘌呤代谢等。结论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捕获靶蛋白新方法,为挖掘奈非那韦抗MM作用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药物新靶标筛选和潜在生理功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法提取怀菊中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方法利用响应面法,分析怀菊和乙醇的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怀菊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参数组合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怀菊与乙醇的料液比1∶14、乙醇浓度65%、置于55℃下的恒温超声仪中提取3次。结论响应面法可以用于怀菊总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推荐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作为特殊情况下治疗COVID-19的药物,其相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尚未确立,有必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以确保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避免或减轻毒副反应,并为药物毒副作用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将临床用药从经验模式提高到比较科学的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于液相色谱法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以及相应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为本次COVID-19治疗药物的TDM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临床指南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及不良反应监测官方网站,检索时间均自建库截止到2022年2月。英文检索词: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CFP10/ESAT6;中文检索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CFP10/ESAT6。收集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诊断MTB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南、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指南2部、专家共识3篇、团体标准2部,均指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可用于诊断MTB感染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纳入系统评价1篇,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共招募参与者887名,其敏感度为86.06%(95%CI:82.39%~89.07%)。纳入原始研究4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区分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敏感度(89.3% vs. 90.4%)和阴性似然比(0.177 vs. 0.2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特异度(85.5% vs. 47.3%)、诊断比值比(42.238 vs. 8.040)、阳性似然比(6.048 vs. 1.710)、阳性预测值(66.0% vs. 35.1%)、阴性预测值(96.2% vs. 94.0%)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不良事件均为局部瘙痒和疼痛,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可用于MTB感染诊断、辅助结核病诊断,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其有效性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锁阳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预防及逆转作用。方法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锁阳干预Ⅰ组、锁阳干预Ⅱ组和锁阳对照组5组,每组各10只。CCl4与花生油混合液造模,根据分组在不同时间给予锁阳灌胃。实验结束后,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肝功能,HE染色和M 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大鼠血浆 CD3+、CD4+和CD8+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主要以++++级为主,锁阳干预Ⅰ组分级主要以++、+++级为主,锁阳干预Ⅱ组分级主要以+、++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明显升高,CD3+、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肝脏指数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锁阳干预Ⅰ组大鼠血清中ALT活性降低,CD3+、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锁阳干预Ⅱ组中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明显降低,CD3+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两组大鼠肝脏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阳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逆转作用,同时能影响肝纤维化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0.
砂仁挥发油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7批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与抗炎活性的关系,为揭示砂仁挥发油抗炎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7批不同产地的砂仁分别为广西、吴川、蟠龙、春城、永宁的阳春砂,云南、缅甸的绿壳砂,采用GC-MS建立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指纹图谱。取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2.5 mg·kg-1),广西组、吴川组、蟠龙组、春城组、永宁组、云南组、缅甸组(均为3.2 g·kg-1的砂仁挥发油),每组10只,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ig 4 d,经二甲苯造模,测定耳肿胀。数据统计分析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7批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13个色谱峰为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7批砂仁挥发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广西和春城的砂仁无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他产地和地塞米松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0.05,P0.01)。13个共有峰与抗炎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关联度在0.857~0.734,关联度大小依次为:龙脑芳樟醇樟脑α-松油醇α-香柠烯醇D-柠檬烯乙酸龙脑酯α-檀香醇月桂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莰烯α-蒎烯。结论:砂仁挥发油抗炎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其中抗炎作用较好的吴川和永宁的阳春砂其龙脑、芳樟醇含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