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璠  刘晓玲 《抗感染药学》2019,16(2):195-199
目的:评估万古霉素计算器(vancomycin calculator)及JPKD-vancomycin(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软件,简称JPKD)在医院感染患者中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5月间医院临床收治的及接受药师会诊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资料,排除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无水肿和液体复苏),设定并输入患者的个体参数,计算出患者万古霉素初始给药剂量,在应用万古霉素第4剂后第5剂前30 min,采集血样标本检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如其血药浓度未达标,采用JPKD软件(采用贝叶斯剂量反馈法)输入患者的第1次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及其相关的个体化信息,估算出患者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再输入万古霉素第2次预估给药剂量,每次给药间隔时间及输注时间,由软件依据上述参数估算出更改剂量后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并通过临床病例实际测定结果予以验证。结果:所有以JPKD调整后估算的谷浓度为(12.8±5.9)μg/mL,经调整患者血药浓度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JPKD调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具有指导性意义,并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南京第一医院2013年6~8月应用万古霉素的出院患者中随机抽取20份病历,按照卫生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试行)》进行点评分析。在20份病例中,万古霉素使用的合格率为50%,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疗程不适宜及适应症不适宜分别占35%、10%、5%。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晓玲  杨青  李璠  胡冰 《中国药房》2014,(16):1499-150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79年1月-2013年7月相关数据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中涉及前列地尔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资料,并对13例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过敏性休克的13例患者均为静脉途径给药;5例发生在用药10 min以内;以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较多见;2例患者死亡,11例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前列地尔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很多,包括患者的体质因素、医者因素、药物制剂因素等,临床应加强对此种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肾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肥胖组(OB)、西格列汀组(SIG)、阳性对照药厄贝沙坦组(IRB)。肥胖大鼠成模后,予以12周的用药干预,然后测定血糖(GLU)、血脂、氧化应激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干预后,与OB组大鼠相比,SIG组大鼠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明显降低,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大鼠之间的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降低肥胖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轻肾小球结构的肥大,对肥胖大鼠的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信号通路、改善肥胖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五参二连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丹酚酸B、橙皮苷、哈巴俄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以乙腈-0.04 mol/L乙酸铵溶液(用冰乙酸调至pH 4.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丹酚酸B、橙皮苷、哈巴俄苷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8~160、9.6~192、1.6~32和4.8~9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8%、98.6%和100.1%,RSD分别为0.9%、1.2%、1.6%和1.1%.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峰,标定了22个共有峰,10批五参二连颗粒的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大于0.96.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药学干预前后认知行为的变化,为实施癌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痛认知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某三甲医院132例癌痛患者进行调查,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的药学干预,评价干预前后的镇痛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取107位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药学服务后受访患者对癌痛认知的正确率从67.4%上升到88.7%,受访患者的行为正确率从66.0%上升到94.0%,癌痛控制效果显著,与开展药学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教育后癌痛控制程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胡冰  杨青 《海峡药学》2014,(8):125-126
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5日共审核4397张门诊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500张,对其不合理性进行点评及分析。我院门诊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症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不熟悉等。说明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茵栀黄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7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0.1%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0~34.9 min,320nm;35~44.9 min,254 nm;45~140 min,280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咖啡酸、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0.04572~1.143、3.154×10-4~7.886×10-3、0.01768~0.4420、0.3075~7.688、0.02742~0.6856、0.01037~0.2592、0.02126~0.5316μg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进样量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0.999 4,0.999 6,0.999 7,0.999 7,0.999 5,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5±1.1)%、(100.1±1.6)%、(100.3±1.5)%、(99.97±1.4)%、(99.77±1.1)%、(100.2±1.3)%、(99.80±1.1)%。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茵栀黄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2020—2021年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抗肿瘤药物严重ADR患者一般情况、抗肿瘤药物种类及分布、严重ADR的发生时间和给药途径、累及系统或器官以及严重程度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共接受538例次抗肿瘤药物治疗,共90例患者在化疗过程发生195例次严重ADR,其中男性39例发生75例次严重ADR,女性51例发生120例次严重ADR。严重ADR以累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最多,分别为107例次(54.87%)和49例次(25.13%);Ⅲ级和Ⅳ级ADR分别为136例次(69.74%)和59例次(3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R和非ADR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合并肝功能损害、合并肾功能损害、合并慢性病、单次给药、给药途径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合并慢性病、单次给药、给药途径是造成肿瘤患者发生抗肿瘤药物严重A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合并风险因素的肿瘤患者需在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前进行严重ADR综合评估和药师咨询,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药浓度和严重ADR情况,以达到减少严重ADR发生和减轻其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