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韩雷  任少强  杨静  李大君  徐祥  刘莉云 《安徽医药》2018,22(9):1743-1746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综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其中20例行VSD序贯治疗,包括全身综合治疗、创面清创、常规换药、VSD治疗和手术治疗来修复难愈性创面(观察组),20例采用除去VSD治疗的传统治疗(对照组),对两组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情况、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55±6.87)次比(29.25±24.13)次,t=2.319,P<0.05];10例非手术患者中观察组可促进创面愈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40%,P<0.05);30例手术患者中观察组手术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60%,P<0.05).结论 VSD对于难愈性创面,尤其窦道性创面及肌腱甚至骨质外露创面均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20):2810-281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Ⅲ~Ⅳ期压疮伴中重度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Ⅲ~Ⅳ期压疮伴中重度感染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经冲洗后使用0.5%碘伏消毒液消毒疮面,再用0.5%碘伏消毒液将无菌纱布浸湿后湿敷疮面30 min,然后用爱康肤吸收性银离子抗菌愈合敷料填充伤口,敷料被渗液湿透2/3时换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中静脉滴注30~40 min,2~3次/d,连用7 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评分、清创时间、局部症状消退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清创时间、局部症状和SIRS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U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者的PU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Ⅲ~Ⅳ期压疮伴中重度感染能够有效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疮面坏死组织吸收、缓解局部症状和全身炎症反应、加快病变部位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厚皮移植对慢性肉芽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11年7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各种创伤导致的皮肤缺损患者124例,其中切除组95例,未切除组29例.切除组患者采用切除创面的慢性肉芽组织后采用取自后背或大腿的中厚皮进行移植的方法,未切除组采用直接移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切除组患者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2年的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无明显皮片挛缩、瘢痕或创面溃疡等不良反应,移植的皮片与正常皮肤颜色质感相似;未切除组患者中5例出现皮片挛缩现象,5例有创面炎症,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切除组.结论 手术切除慢性创面的肉芽组织后再进行移植修复是一种很好的修复受伤部位皮肤的治疗手段,能极大限度地保留受伤部位的外观,减少皮片萎缩和炎症,促进受伤部位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观察慢性难愈性创面细菌的分布情况,分析导致创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治疗的177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离培养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的病原菌,经细菌自动生化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类型,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 177例患者创面标本中,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分离出多药耐药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38株占21.84%;174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28株占73.56%,革兰阳性菌41株占23.56%,真菌5株占2.87%;慢性难愈性创面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89%、83.3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厄他培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而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8.13%。结论慢性难愈性创面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且存在部分MDRO,根据分布规律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可同时配合对应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处理方法,共同达到缩短病程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处死,取双侧股动脉HE染色观察管壁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CTGF在血管壁中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血管壁的超微结构.结果 ①HE染色:血管管腔面积与血管外截面面积之比(ST),A组较B组降低(P<0.05)血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之比(WT),A组较B组增加(P<0.05),提示A组管腔狭窄,血管顺应性降低.②免疫组化染色:A组CTGF表达呈阳性(+),并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胞浆内;而B组大鼠外周血管CTGF表达基本呈阴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电镜观察:A组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肿胀变形,体积增大,胞浆丰富,内有发达的细胞器,以增生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为主,血管基底膜增厚.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管在病程12周时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包括动脉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增生及血管基底膜增厚;同时,CTGF在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出现显著增强,提示血管病变可能与CTGF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