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休克指数(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障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病人139例,收集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功能指标,计算入院时休克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和MSI,根据其1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应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脓毒血症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MSI对脓毒症休克病人预后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死亡组,而心率、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1)。生存组病人MAP、心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死亡组(P<0.01),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SI、MSI均低于死亡组(P<0.01)。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的NT-proBNP、LVEDV水平呈正相关(r=0.601、0.598,P<0.01),与CI和LVEF呈负相关(r=-0.683、-0.659,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能否减少谵妄的发生.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PubMed、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他汀类药物使用能否减少谵妄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谵妄,ICU谵妄,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美伐他汀,普伐他汀,罗素伐他汀,HMG-CoA还原酶阻滞剂"等为检索词检索,使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主要评估指标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有效,次要评估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例数,最后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290274例患者.其中,显示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能减少谵妄的发生率(OR:1.01;95%CI:0.81~1.26),也不能缩短住院时间(WMD:1.93;95%CI:-5.62~9.47).但是,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发生率(OR:0.65;95%CI:0.47~0.90).结论 使用他汀类不能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川  方长太 《四川医学》2019,40(7):714-717
目的探讨血清中髓样触发受体-1(TREM-1)、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5例(AP组)、同期体检健康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并进行对比;并根据AP组患者的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P组患者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AP组患者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均显著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AP组患者的Balthazar CT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与Balthazar CT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REM-1、PCT、s ICAM-1水平升高显著,检测上述三种指标可为患者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在血小板减少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且血小板 < 100×109/L、凝血功能正常的44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病人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后钝性扩皮置管,观察组23例病人采用改良钝性分离扩皮技术置管。比较2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第1、3、5天穿刺部位疼痛程度以及置管后24h出血量和7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95.65%(22/23),对照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85.71%(18/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 < 0.05)。观察组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 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P < 0.05和P < 0.01)。结论采用改良钝性分离技术,对于血小板减少病人可明显减少穿刺点出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减轻疼痛与紧张,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脓毒性肾衰竭患者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前发表的关于脓毒性肾衰竭患者HVHF治疗与标准容量血液滤过( SVHF)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以28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器官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评估指标。结果共纳入6项试验,1295例患者。 HVHF组与SVHF组在28 d病死率[OR=0.99,95%CI(0.79~1.23),P=0.92]、ICU住院时间[WMD=-0.27,95%CI(-2.13~1.59),P=0.77]、升压药使用剂量、肾功能、呼吸系统恢复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且HVHF治疗组在电解质紊乱、低体温发生等方面更常见。结论 HVHF治疗脓毒性肾衰竭不比SVHF更安全有效,且有较多的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和皮肤撕裂伤(skin tear,ST) 3类皮肤损伤的现患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皮肤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31日,来自20个省(区、市)50所医院的1 067名护士对所在医院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以判断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类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和有无PI发生危险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类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14 47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为(73.35±8.90)岁,皮肤损伤总现患率为6.69%,PI、IAD、ST的现患率分别为3.91%、1.89%和0.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PI发生危险、协助自理、低蛋白血症、汉族、贫血、慢性病数量≥2种和年龄≥71岁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I发生危险、协助自理、低蛋白血症、慢性病数量≥2种、住院时间≥8 d和年龄>80岁为IA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I发生危险、低蛋白血症为S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3类皮肤损伤均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制订预防策略时既要关注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也要考虑其联合作用,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SAP评分在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度及病死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AP患者为研究对象,行BISAP及Ranson评分,运用二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urve,ROC曲线)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ISAP评分对AP病情严重度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6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重症者36例(56.25%),共死亡9例(14.06%),BISAP评分≥3分的30例(46.88%),Ranson评分≥3分的40例(62.50%)。严重度的曲线下面积BISAP、Ranson评分分别为:0.863(95%CI:0.741~0.984),0.808(95%CI:0.667~0.950),P=0.055,病死率二者分别为:0.912(95%CI:0.827~0.996),0.847(95%CI:0.716~0.979),P=0.758。结论在AP早期,BISAP评分对患者病情严重度、病死率的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与Ranson评分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选取同期未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发现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慢性肺部疾病史、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机械通气时间是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231、5.301、7.447、4.379,t=3.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旱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ICU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单盲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重症医学科 2016 年 10月至 2017年 10 月间住院的脓毒症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74 例,并根据全身感染严重程度及有无器官功能不全,将脓毒症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脓毒症性休克组。同期选择 6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6 h、 48 h、d5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 IL-35,计算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同时记录患者转归。 分析脓毒症患者IL-35 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 IL-35 诊断感染的价值。 结果 血清IL-35中位值比较,一般脓毒症组45.56 ng·L-1和脓毒症性休克组47.77 ng·L-1较健康对照组0.34 ng·L-1明显升高(Z=1.314,P<0.01),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脓毒症患者PCT中位值明显上升[一般脓毒症组35.00 μg·L-1,毒症性休克组1.15 μg·L-1,(Z=-6.253,P<0.001)]。 一般脓毒症组患者随病情好转,SOFA评分、PCT、 IL-35逐渐下降;脓毒症休克组患者随病情加重,SOFA评分、PCT、 IL-35逐渐升高。IL-35与 SOFA 评分随入院时间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ROC 曲线分析显示 IL-35、PCT 诊断感染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6、0.94。 当 IL-35截断值为 41.97 ng·L-1 时的敏感度为 94.00%,特异度为60.00% ;当 PCT截断值为 3.65 μg·L-1时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0.00%。 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IL-35即明显上升,与 PCT水平呈正相关,对脓毒症的病情变化有诊断意义;血浆 IL-35 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其变化趋势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