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哲  胡博  尹宗生 《安徽医药》2018,22(6):1036-1039
目的 对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拔管时间负压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择行单侧关节置换84例,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40例,单侧髋关节置换44例.每位患者手术结束时均于切口筋膜层之下放入一根负压引流管,随后立即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此设为对照组.再根据术后拔管时间不同分为两个实验组:24 h组42例,术后24 h拔除;48 h组42例,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发生关节感染.对细菌培养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引流管尖端无细菌生长.实验组中24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6例(7.14%)细菌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5例(5.95%),大肠埃希菌1例(1.19%);48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2例(2.38%)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1例(1.1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例(1.19%),24 h组与48 h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关节置换类型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5例(5.95%)培养阳性,膝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3例(3.57%)培养阳性,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症状,包括培养阳性的患者.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用来诊断关节感染价值不大,在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术后48 h内拔管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Highwire、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考克兰协作组织标准评价纳入试验质量,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651例患者,骨水泥髋801例、非骨水泥髋850例。 Meta分析结果示:不限年龄和随访年限,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3.20,95%CI (0.72,14.22), P>0.05],5年以内随访术后翻修率两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CI (0.15,1.16), P>0.05],5年以上随访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较非水泥固定股骨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2,95%CI (2.68,13.07), P<0.01],术后大腿痛发生率骨水泥固定较非骨水泥固定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 (0.28,0.94), P<0.05],术后Harris评分[MD =0.6,95%CI (-0.79,1.99), P>0.05],松动率[OR =1.31,95%CI (0.27,6.30), P>0.05]、骨折发生率[OR=0.91,95%CI (0.3,2.7), P>0.05]、感染率[OR=2.46,95%CI (0.7,8.58), P>0.05]、异位骨化发生率[OR=0.91,95%CI (0.63,1.33), P>0.05]和脱位率[OR=3.11,95%CI (0.6,16.10), 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有满意的效果,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5年以上稳定性较骨水泥好,但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较骨水泥固定柄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5-05—2017-05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对16例股胫角(FTA)(28.3±7.2)°的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切口)、胫骨少量或等量截骨,外侧软组织、后外侧关节囊及副韧带松解,未置换髌骨。13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采用髁限制性假体。以膝关节活动度、双下肢全长片的F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基本矫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2.6±6.8)°改善为术后的(101.4±7.2)°,FTA由术前(28.3±7.2)°矫正为(6.2±2.9)°,HSS评分术后由术前(22.3±4.2)分改善为(90.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非肥胖组、超重组、肥胖组及病理性肥胖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功能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从1989年1月至2017年12月关于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文献。纳入回顾性或前瞻性纵向研究、按世界卫生组织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组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或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效应指标为样本量、均数和标准差的文献,排除文献重复或资料相似、BMI分组未落上述分组范围内及未提供样本量、均数和标准差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非肥胖组、超重组、肥胖组及病理性肥胖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另外,肥胖组患者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非肥胖组[SMD =0.32,95%CI(0.07,0.58),P=0.012],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超重组[SMD =0.18,95%CI(0.04,0.32),P=0.013]。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体质指数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大幅提高,但27 ≤体质指数<30则可能对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患肢股骨侧及胫骨侧分别安装红外线反射球,通过红外线原理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里面,通过计算机重建患者的下肢力线及空间结构,从而指导医师正确截骨。该系统能降低医生的主观判断产生的失误,能够提高假体植入的准确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提高假体使用寿命。 导航的优势: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手术相比,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术后下肢力线的准确性;能够有更好的伸屈间隙平衡;且术中不要打开股骨髓腔,减少了术后引流量。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够使假体植入更加准确,获得有更好精确的下肢力线,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Aesculap 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导航组在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辅助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非导航组进行常规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2个月拍摄负重X射线片,观察下肢机械轴线、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下肢力线偏差>3°的患者数量,同时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非导航组(P < 0.05),术后引流量少于非导航组(P < 0.05);②术后12个月,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分离变量的误差均小于非导航组(P < 0.05),两组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分离变量与下肢力线>3°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12个月,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非导航组(P < 0.05),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的准确性、假体安放的准确性及膝关节活动度,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其利弊。 ORCID: 0000-0003-1243-9574(江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7.
背景:围手术期失血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一个主要问题,止血带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但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证实手术患者能从止血带的使用中获益。目的:探讨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间使用止血带对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接受初次单侧TKA的1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的75例为全程组,仅在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使用止血带的75例为半程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患肢周径增加率、术后VAS评分和HSS评分、ROM,术后血栓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检查测定手术前、后的IL-6,CRP以及肌酸激酶。结果:全程组术后显性失血量小于半程组,隐性失血大于假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大腿肿胀比和小腿肿胀比高于半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VAS评分高于半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半程组HSS评分高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5 d的ROM优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13例肌间静脉血栓及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出现切口感染,半程组术后4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3例出现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的术后血清IL-6、CRP、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还是仅在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使用止血带,尽管在显性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存在差异,但总失血量方面并无差异,后者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肿胀的程度,降低术后血栓的发生率及炎症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也得到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滑膜与纤维粘连组织刨削与切除,充分松解挛缩的组织,术后在镇痛下早期行康复训练,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3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18(10±2.1)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角度5~60(37.5±4.2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70~125(108±10.6)°.术前Lysholm 评分为46~60(52±3.6)分,术后6周为62~94(88±3.8)分,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创伤小,关节内松解彻底,并发症少、痛苦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不同定位点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股骨定位点在右膝11点(A点)与右膝10点(B点)术后疗效的差别。方法将97例ACL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B组47例。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A组股骨定位点在A点,B组股骨定位点在B点,两组胫骨骨道定位保持一致。术后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外旋试验、KT-2000检查,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Lysholm、IKDC评分,评价两者之间疗效的差别。结果 A组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ADT及Lachman试验阳性例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旋试验及KT-2000在134 N下屈膝30°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术前两组Lysholm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KDC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结论股骨骨道选择在A点和B点单束重建ACL,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点在控制关节旋转稳定性比A点好,早期A点比B点易发生重建韧带松驰。  相似文献   
10.
刘静  李伦兰  甘玉云  李贞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1632-1636
健康行为通过调整行为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和维持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健康行为有多种测评工具,包括普适性测评工具和特异性测评工具。普适性测评工具主要有健康促进生活型态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简化版、健康习惯量表、健康行为量表、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概念框架问卷等,特异性测评工具主要包括老年人健康行为量表、青少年健康促进行为量表、专科疾病健康行为特异性量表等。本文将国内外健康行为常用测评工具的内容、开发过程、信效度、计分规则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进行健康行为调查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