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参考二维度融合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引文内容分析平台——Scite.ai所提供的数据,结合传统引文指标开展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评价。【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耳鼻喉科学分类下收录的国际期刊为研究对象,对期刊的8项传统引文指标和5项引文内容分析指标,采用归一化处理、相关性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期刊通过传统引文指标表现出来的宏观影响力和通过引文内容分析指标表现出来的微观影响力,最后融合两类影响力得到二维评价结果。【结果】8项传统引文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极显著,指标整体的一致性也较高;5项引文内容分析指标中,4项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极显著,引文支持型占比指标(Scite Index,SI)与其余4项指标不具有相关性,不适合单独用于期刊影响力评价;两类影响力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492,呈中度正相关,引文内容分析指标可以作为传统引文指标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结论】由于不具有相关性,Scite.ai所提供的SI指标不适合单独用于期刊影响力评价;利用传统引文指标进行期刊影响力评价时有必要结合Scite.ai平台的其他引文内容分析指标以全面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一种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嗅觉受体膜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系统和钙流检测法,验证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的作用。结果多肽标签Lucy-tag促进了20个嗅觉受体中13个嗅觉受体的膜表达,并且Lucy-tag不影响嗅觉受体的固有活性,Lucy-tag也不影响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的IP_3信号通路。结论该技术为寻找嗅觉受体的配体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PCR与配体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分离自西沙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以期发现结构特异并且活性良好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对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用真菌2号培养基发酵,发酵后的菌丝体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和现代色谱分离纯化手段,再运用现代核磁波谱技术并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基于微阵列技术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系统,检测化合物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提供化合物与肿瘤相关蛋白的结合动力学数据。结果 通过分离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Penicilliumchrysogenum的菌丝体提取物,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果为conidiogenone(1)、2-acetylquinazolin-4(3H)-one(2)、15β-hydroxyl-(22E,24R)-ergosta-3,5,8,22-tetraen-on(3)、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 2-((2E,4E)-hexa-2,4-dienoyl)-5,6-dihydroxy-4,6-dimethylcyclohex-4-ene-1,3-dione(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2-(1-hydroxyethyl)quinazolin-4(3H)-one(7)。结论 化合物3和6是从Penicillium属内第一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从真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中第一次分离得到,化合物5与肿瘤蛋白VEGFR-1、FGFR有亲和作用,KD的数值分别为7.78×10-3和1.44×10-1 μ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洋新型纤溶化合物FGFC1(fungi fibrinolytic compound 1)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成药性的初步评价。方法分析柱HPC18柱(4.6 mm×250 mm,5μm);柱温为40℃;流动相为乙腈-水(0.1%三氟乙酸)45∶55(V/V)和85∶15(V/V),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65 nm。前肢静脉给予比格犬3种剂量(7.5、5.0、2.5 mg·kg-1)的FGFC1,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用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中FGFC1的浓度并计算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和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FGFC1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9.035±2.171)、(48.422±2.113)及(48.811±2.372)min;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6.48±6.23)、(48.63±5.53)、(13.64±2.76)mg·L-1;机体总消除率(CL)分别为(0.006 2±0.000 4)、(0.007 1±0.000 8)、(0.009 2±0.000 6)L·min-1·kg-1;平均保留时间(MRT)分别为(28.17±1.16)、(26.23±0.35)、(28.66±0.84)min。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FGFC1在静脉给药后迅速分布到全身各处,最高药物浓度水平在肝脏中检出。结论FGFC1在比格犬体内呈现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组织分布特点,表现出较高的成药性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袋泡茶;中泡方便卫生、清洗简单,因此广受年轻白领的欢迎。但国人干百年来的饮茶传统对茶叶的形状要求极高,近期网络上传言称:“袋泡茶都是用茶渣烘干制成的,不少品牌袋泡茶使用回收茶和二次茶……”这些负面消息让袋泡茶“躺着中枪”。究竟袋泡茶的茶叶是如何加工而成?平日里饮用又是否安全、健康?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请教了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周培根。  相似文献   
6.
徐淑坦    冷银辉    陈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9):1173-1181
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通路局部和全局信息的基因通路富集分析(GIGSEA)方法。首先利用基因相互作用数据,通过基因在通路的局部重要性和在通路数据库的全局特异性计算基因的影响力;然后将基因影响力和表型相关性值融合在一起,计算通路的富集分数;最后通过置换基因富集出统计学显著的通路。将GIGSEA方法运用于肝细胞癌和结肠直肠癌数据集进行风险通路富集,与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相比,GIGSEA方法能富集出一些新的相关通路,并排除无关的通路,提高疾病相关通路的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发现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与血小板相关因子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双吲哚化合物FGFC1和单吲哚化合物FGFC2作用于血小板的异同。方法:从新鲜兔血收集血小板,调整反应体系血小板密度,以乙酰水杨酸为阳性对照,采用微量比浊法分析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生理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FGFC1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42.58%±1.7%和47.82%±2.18%;FGFC2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0.12%±1.02%、45.28%±1.09%和50.28%±2.12%。FGFC1与FGFC2均能提升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且FGFC2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血栓素A2含量。结论: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1通过影响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2可能通过不止一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吲哚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对鲍鱼的辐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鉴定辐照鲍鱼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法。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研究辐照鲍鱼ESR波谱特征和定量特征峰。结果未经辐照和辐照鲍鱼ESR图谱差异明显;未经辐照鲍鱼的g值范围:g=2.0055~2.0060;辐照鲍鱼的g1值范围:g1=(2.0027±0.0001),g2值范围:g2=(1.9994±0.0001);在0.5~10kGy范围内,ESR特征峰信号强度与吸收剂量成正相关,左侧峰为定量特征峰,检测限≤0.5kGy;吸收剂量高于10kGy时则难以定量;ESR特征峰和g值可定性判定鲍鱼是否经过辐照处理。结论 ESR波谱法是鉴定辐照鲍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褶柔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隶属头足纲,枪形目,开眼亚目,柔鱼科,褶柔鱼亚科,褶柔鱼属,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汇水域,在我国东、黄海和台湾海峡以北也有分布。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I渔区)重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之一,在世界头  相似文献   
10.
鲢鱼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抗鲢鱼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纯化鲢鱼小清蛋白;以纯化的小清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法确定抗体亚型;通过腹水诱生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以Protein G Seph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运用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ELISA法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位点。结果:从100 g鲢鱼肌肉中可获得约30 mg高纯度小清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得到的抗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4-C1)纯度较高,亚类为IgG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4-C1只与鱼肉粗提物中的小清蛋白产生反应,特异性良好;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商品化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的结合位点可能具有很大部分的重叠,或者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结论:研究中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的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淡水鱼类小清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