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孙远岭教授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儿科主任,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病毒性心肌炎并室性早搏的诊疗,笔者有幸跟诊孙远岭老师抄方学习,现将其诊治病毒性心肌炎并室性早搏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对各位同道有所指导和帮助。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嗜心性病毒感染有关的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11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脑耗盐综合征分为观察组(术后并发脑耗盐综合征)和对照组(术后未并发脑耗盐综合征)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并发脑耗盐综合征13例,予补钠、补液及口服氟氢可的松等治疗,10例显效,3例效果不佳约2~3周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发展中可并发脑耗盐综合征,而且脑耗盐综合征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发展,两者关系可能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脑耗盐综合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发展危险信号之一,发病早期症状有时不典型,需临床密切观察监测,早期发现给予补钠、补液及口服氟氢可的松等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谭树凤  沈红卫  李桃  王雄  廖巧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715-1717
  目的  分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及慢性病发生率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区域内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2014年1月—2019年12月连续每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年龄≥65岁老年人2 846例为研究对象,并排除恶性肿瘤及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者。所有研究对象采集标本前1 d保持清淡饮食,在采集标本前24 h不进行剧烈运动,并在采集标本前禁食12 h后于清晨空腹采血。由专业体检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计算BMI,采集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腹部超声检查资料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2014年相比,2 846例老年人2019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此外,2 846例老年人2019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33.1%、28.3%、24.2%、23.8%、28.4%)均较2014年(22.6%、18.1%、15.1%、14.9%、19.2%)显著增加(均P<0.05)。  结论  浦东新区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代谢指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动态变化,提示需对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和糖脂代谢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就诊的123例轻中度SUI患者,根据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时间分为4组,A组(38例),产后2月内;B组(25例),产后2~6月;C组(23例),产后7~12月;D组(37例),产后1年以上。4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1 h尿垫试验、排尿日记及阴道收缩压检测,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过程中,A组有2例患者未坚持治疗,D组有4例患者失访,故最终有1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4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0.22±3.58)岁、(30.12±3.51)岁、(29.13±3.00)岁、(31.64±3.94岁)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别为(22.77±1.59)kg/m~2、(23.15±1.68)kg/m~2、(22.33±1.42)kg/m~2、(22.20±1.58)kg/m~2。4组患者的年龄、BMI、产次、分娩方式、胎儿大小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结束后,ICI-Q-SF评分降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阴道收缩压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A、B、C 3组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阴道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的ICI-Q-SF评分和1 h尿垫漏尿量要高于A、B、C 3组,而阴道收缩压低于A、B、C 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A组有效率为86.8%,B组为92.0%,C组为91.3%,均明显高于D组(有效率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不同时机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盆底功能,能够有效减少尿失禁发生,而最佳治疗时机以产后1年内为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与末端回肠正常状态下黏膜菌群多样性,比较不同部位菌群组成情况。方法选择胃镜及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各15例,分别钳取十二指肠球部和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使用16S rRNA测序法对球部和末端回肠黏膜组织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另外又选取8例球炎患者和15例末端回肠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球部黏膜菌群测得个28个门,397个属。末端回肠黏膜测得25个门,344个属。两个部位在门水平上均以梭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为主要菌群,球部优势菌群所占比例依次为49.43%、25.93%、8.68%、5.19%、5.76%;末端回肠优势菌群比例依次为38.30%、29.61%、17.56%、8.15%、3.70%。属水平球部黏膜以鲸甘菌属、气单胞菌属、贪铜菌属、不动杆菌属、梭菌属为主要菌群,比例依次为49.38%、6.42%、5.62%、4.78%、3.84%;末端回肠黏膜以鲸甘菌属、贪铜菌属、气单胞菌属、拟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菌群,比例依次为37.56%、12.83%、4.2%、3.84%、2.74%。球部正常黏膜与炎症状态菌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端回肠正常黏膜与炎症状态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的肠道黏膜菌群分布存在差异,球部黏膜菌群比末端回肠黏膜菌群更多样。球部黏膜菌群失调参与炎症发生;末端回肠黏膜菌群在炎症状态下有轻微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六院3 470例结肠镜检查者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散发性大肠腺瘤型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现大肠腺瘤型息肉患者570例,患病率为16.42%;其中乙状结肠和直肠是高发部位,年龄、吸烟、学历、脂肪肝史、经常食用海水植物类(海带、紫菜、海苔等)是散发性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散发性大肠腺瘤发病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高发人群应定期随访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考察妊娠糖尿病小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妊娠小鼠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NB)、正常饮食妊娠组(NP)、高脂高糖饮食未妊娠组(HB)和妊娠糖尿病模型(HP)组,收集小鼠尿液,应用GC-MS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各组小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的分析。观察各组间代谢轮廓差异并寻找生物标志物。结果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将样本分开,谱库分析得到18种生物标志物。结论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代谢组学可以很好的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过程反应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情况,为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雯  赵剑秋  李俊娟  宋璐  陈朔华  吴寿岭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22-1525, 1529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基线(2010年)血压水平及2年后(2012年)血压变化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开滦研究中的脑卒中队列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和2012年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取队列中基线非高血压且无斑块人群1 445例进行分析。根据基线血压及2年间血压变化进一步分为:稳定为正常血压组(Ⅰ组)284例,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组(Ⅱ组)184例、正常高值血压降为正常血压组(Ⅲ组)238例,稳定为正常高值血压组(Ⅳ组)498例,正常血压或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组(Ⅴ组)241例。观察血压变化与2012年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2年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颈动脉新发斑块检出率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 < 0.01)。Ⅰ、Ⅱ、Ⅲ、Ⅳ、Ⅴ组新发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8.9%、14.3%、17.1%、24.2%、26.4%,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新发斑块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 < 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与Ⅱ组比较,Ⅳ组、Ⅴ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RR值(95%CI)分别为2.007(1.162~3.464)和1.823(1.009~3.291)。结论非高血压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血压进展为正常高值血压比较,血压稳定在正常高值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已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