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继发囊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术后6~24个月(平均13个月)再次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间隙性血尿发作,口服α或M受体阻滞剂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膀胱镜检查诊断为部分前列腺残留合并继发囊性膀胱炎,再次行残留前列腺腺体汽化电切和囊泡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8~31 min,平均16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3~5 d,平均3.3 d。术后病理:前列腺增生合并囊性膀胱炎。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8例排尿畅,血尿消失,2例术后6个月仍有轻微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采用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无尿漏和尿失禁并发症。膀胱镜复查: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尿道光整,无囊泡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腺体残留可继发囊性膀胱炎,再次手术汽化电切残留腺体及囊泡,保持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尿道光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组织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的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临床前研究在向临床转化时效果都不太理想。临床转化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是健康动物模型,从而不能准确模拟病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当前组织工程向临床转化的困境,很多新的研究方案也应运而生,包括使用多种来源的干细胞,改善移植物血供,应用可控释放生长因子的新型支架,探究深层次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但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很难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成功。本文阐述组织工程技术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中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接受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及尿流动力学参数特点、药物相关副反应等,Truzzi JCCI等人对年龄在52-76岁的26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尿动力学研究[Revista Brasileira de Medicina,1997,54(11):936-941]。本实验先应用1周的安慰剂后,开始服用多沙唑嗪每日2-8mg。每次复查后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症状评分降低超过30%为止。  相似文献   
5.
柏诺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成年男性随年龄增长过程中最常见疾病之一,51~60岁的老年男性中50%有病理性前列腺增生,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尽管过去的50年里,TURP被认为是BPH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对仅有轻、中度症状的BPH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仍占据重要地位。柏诺特胶囊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植物性药物,在欧洲被广泛应用。我们自2002年2月~2002年7月对已确诊的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柏诺特治疗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中位居第二。尽管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时代,推动了与尿道下裂有一定关联的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DSD)的诊断进步,但导致尿道下裂的原因至今未明,各种学说、推测和判断不少,和尿道下裂治疗选择的关系并不大。翻开尿道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柏诺特与泽桂癃爽治疗前列腺增生 (BPH)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南。方法 :6 0例门诊 BP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例 ,规律用药 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相对排尿阻力、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的变化 ;并对 PSA和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两药疗效。结果 :治疗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 PSS)改善率 93 .3 % ,客观指标总改善率 6 3 .3 % ,优于对照组的 83 .3 %和 5 6 .6 %。其它参数如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相对排尿阻力的统计学分析也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而前列腺体积变化及用药安全性方面两组无差别。结论 :柏诺特在降低患者 I- PSS评分 ,相对排尿阻力、残余尿量及提高最大尿流率方面部分优于泽桂癃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草酸钙结石小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探究草酸钙结晶导致肾损伤的内在机制。方法 以乙醛酸盐诱导的小鼠草酸钙结晶模型为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测定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采用SIMCA-P进行多元统计分析,Metabo 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钙盐沉积且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异常升高,肾脏出现损伤;从尿液中筛选出尿酸、牛磺酸、苯丙氨酸等21个差异代谢物。结论 通过代谢物通路分析,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牛磺酸代谢、嘌呤代谢和VB6代谢,为进行结石疾病机制研究以及早期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5 mm(1~3 mm)。所有患儿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结果尿瘘均位于阴茎体部,其中阴茎体远端5例,阴茎体中部10例,阴茎体近端3例。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9~36个月)。1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尿瘘复发,无排尿困难。结论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较小UCF(≤3 mm)患儿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国内近年男性尿道狭窄的病因与治疗方式的变化状况.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8个医疗中心收治的3455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资料,分析尿道狭窄的主要病因、治疗方法及随时间变迁病因和治疗技术的变化. 结果 3455例患者的病因分别为:外伤1833例(53.05%),其中骨盆骨折1327例(38.41%),骑跨伤506例(14.65%);医源性1181例(34.18%),其中经尿道手术602例(17.42%),尿道下裂术后291例(8.42%),留置导尿管164例(4.75%);其他较少见的为尿道炎201例(5.82%),硬化性苔藓样病149例(4.31%),原因不明者91例(2.63%)等.2004 - 2006年,腔内技术是治疗尿道狭窄最为常见的方法,共709例(52.67%);而2007 -2009年这种技术应用减少,共726例(34.4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 - 2009年开放性尿道成形术逐年增多(1243例,58.94%),与2004 - 2006年相比(563例,4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外伤和医源性损伤是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近年逐渐增多;尿道狭窄治疗方法主要是腔内微创手术和开放性尿道成形.2007 - 2009年经腔内手术比例显著下降,而开放性尿道成形手术比例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