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为流腮)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并发脑膜脑炎、胰腺炎比较多见,并发前庭神经元炎比较少见。现将该院收治的流腮并发前庭神经元炎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系艾滋病低发区,艾滋病报道较少,但近年来该病有较迅速上升的势头,现就我院自2001年11月以来收治的2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HIV/AID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及山西省运城市两地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间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终止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以开始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Kaplan-Meier法绘制ART终止治疗、死亡、停药的累计发生率曲线, 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运城市纳入分析1 006人,ART随访时间M=49.59(QR:20.02~92.84)个月;南京市纳入分析976人,ART随访时间M=19.93(QR:11.48~34.07)个月。运城、南京地区ART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4年、8年终止治疗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19%、9.23%、11.08%、13.75%、17.74%、27.66%,3.01%、5.17%、7.47%、10.97%、17.45%、28.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停药的风险越低,但死亡风险越高;离异/分居/丧偶者停药的风险较未婚者高;采血浆或输血传播是停药的保护因素,静脉吸毒是停药和终止治疗的危险因素,同性性传播者死亡风险较低。治疗起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停药的风险越高,死亡的风险越低;观察截止时患者的WHO临床分期越高,则终止治疗、停药、死亡的风险均越高。结论 运城、南京地区ART保持情况整体较好,建议加强年龄较小、离异/分居/丧偶者、静脉吸毒者、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现时WHO临床分期较高者的干预,以减少停药。加大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及治疗,以减少HIV/AI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若未给予抗真菌治疗,往往在住院2周内死亡.两性霉素B(AmB)联合氟胞嘧啶(5-FC)仍是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1-3].既往研究发现,AmB存在即刻反应、血细胞异常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以及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国内学者使用AmB较谨慎,建议缓慢逐渐加量以及小剂量使用,如初始剂量I~5 mg,然后以每天5 mg递增[4-7].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若按既往AmB使用方法,对体质量70 kg的患者,AmB增至0.7 mg·kg-1·d-1的治疗剂量,一般需要10~14d,这对迅速控制病情显然不利.然而,快速将AmB增至治疗剂量在国内人群中的安全性尚未知.本研究分析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采用3~4 d将AmB增至国内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剂量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患者对该方案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侵袭性肺曲霉病及两病并发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检查、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发热伴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可出现肝、肾、心、凝血等多脏器多功能损伤,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减少。侵袭性肺曲霉病在难以取得病理的情况下,应紧密结合其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痰培养、G试验和GM试验等做出临床诊断,尽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罕见,其发生可能由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减少、免疫力低下,导致侵袭性肺曲霉病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艾滋病(AID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AIDS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以严重肺部及全身感染最常见.死于感染性休克10例,呼吸衰竭2例,全身衰竭2例,多发性脑脓肿1例,脑部肿瘤1例,自缢1例.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较为常见,也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应及时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提高服约的顺应性,降低耐药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池云  魏洪霞  姚文虎 《江苏医药》2006,32(10):986-986
近年狂犬病发病率出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为探讨防治对策,现将我院收治的35例狂犬病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魏洪霞  顾小军 《江苏医药》1998,24(6):423-423
我院1994年9月至1996年6月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和副反应,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并观察85例住院病人,男80例,女5例,年龄16~48岁(平均254岁),病程1~5年(平均2.5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前HB-sAg、HBeAg、抗HBc及HBV-DNA均阳性,伴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抗HDV及抗HCV均阴性。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抗乙肝iRNA组)40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12例,重度2例;对照组45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13例,重度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  相似文献   
9.
魏洪霞  张秀芝 《江西医药》2009,44(5):495-496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吗啡制剂用量增幅较大,哌替啶用量逐年减少。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疾病现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院近年来收治了6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提高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现将其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