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一株海洋来源的菌株SCSIO 1682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发酵产物中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抑菌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来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化学分离手段对菌株SCSIO 168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1H和13C NMR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通过对菌株SCSIO 1682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测序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果 该菌株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1682,所得抑菌活性化合物为那西肽,鉴定了那西肽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 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1682中分离鉴定了那西肽,那西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对那西肽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海洋来源的药物在人类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向海洋要药”在新世纪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研究人员奋斗的目标。本文对截止2017年底国内外已获批上市的海洋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重点介绍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已上市小分子药物的药物来源、结构、最新药理作用、临床功效和用途、以及研发历程。此外,介绍了国内外进入各期临床研究阶段的67个候选海洋药物,本文以salinosporamide A和河豚毒素为代表,重点介绍了当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海洋药物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drozdowiczii SCSIO 10141抗感染次级代谢产物marformycins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调控基因mfnM与转运基因mfn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鉴定。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对mfnM与mfnR的功能进行预测,利用PCR-targeting技术对mfnM与mfnR进行体内阻断,构建双交换突变株△mfnM和△mfnR,对突变株进行发酵并利用HPLC对发酵液进行分析。结果 突变株△mfnM和△mfnR丧失了生产marformycins代谢产物的能力。结论 初步阐明了mfnM与mfnR的功能,mfnM编码一个正调控因子,对marformycins的生物合成起正调控作用;而mfnR编码的ABC转运蛋白,负责marformycins的胞外转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omaliensis SCSIO ZH66为研究对象,通过阻断其色氨酸分解代谢途径,探究代谢产物与生长的变化。【方法】通过Blastp分析寻找S. somaliensis SCSIO ZH66基因组上编码色氨酸双加氧酶基因tdo(ORF0630和ORF6017),在前期阻断ORF0630的基础上采用PCR-targeting的策略阻断ORF6017,通过HPLC检测发酵产物的变化,并观察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突变株与野生株生长的差别。【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ZH66Δtdo不产生antimycins,但无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与此同时,ZH66Δtdo在MS平板上开始产生气生菌丝与孢子的时间均提前了12 h,在ISP-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对数期开始时间同样提前12 h。【结论】链霉菌S. somaliensis SCSIO ZH66中色氨酸分解代谢途径的阻断未促进其他可能以色氨酸为前体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而是促进了菌株的生长,为其他链霉菌中色氨酸分解代谢调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6.
狭叶崖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狭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ypoglaucum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狭叶崖爬藤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棕榈酸(palmitic acid,Ⅱ),正二十五烷(pentacosane,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Ⅳ),白藜芦醇(resveratrol,Ⅴ),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Ⅵ),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Ⅶ),儿茶素(catechin,Ⅷ),7-氧-没食子酰基-儿茶素(7-O-galloylcate-chin,IX)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氧-葡萄糖苷(3,3′-dimethoxy 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X)。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1996~2000年报道的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黄酮类、酚苷类、苯乙醇苷类、色酮类成分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疗法目前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大大降低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但因操作复杂、时间长等原因,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液透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生理过程,患者往往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方面的缺陷;加之血液透析系统长期处在温湿环境下,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使血液透析系统和透析液污染病原微生物几率增多,导致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性增高。这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交叉感染和产生并发症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因此,对血液透析系统的消毒一直是医院感染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泥胡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泥胡菜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络石苷(2),尿嘧啶(3),8-羧甲基-对羟基肉桂酸(4),3-O-p-香豆酰奎尼酸(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邹忠杰  杨峻山  鞠建华 《中草药》2006,37(9):1303-1304
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为菊科泥胡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作用[1],临床用于治疗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和骨折等。为探索其有效成分,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报道从其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的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豚草素()、芹菜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原儿茶酸()。1仪器和材料药材于2003年采自江西省九江县,经江西九江森林植物研究所谭策铭研究员鉴定为Hemisteptalyrata Bunge。Fisher-Johns型显微熔点仪(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