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岩藻聚糖硫酸酯FV 20、10、5、2.5 mg/kg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LMWHC)213 IU/kg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体外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中研究FV的抗血栓作用,比较血栓干湿质量并计算血栓抑制率。结果 FV 20、10、5、2.5mg/kg能够显著降低大鼠下腔静脉血栓、体外形成的血栓、动静脉旁路中血栓的干湿质量,对血栓湿质量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7.4%、94.3%、51.2%,对血栓干质量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1.8%、96.6%、64.0%,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结论 FV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量效关系好,具有开发为抗血栓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分别于12、14、17、21 d龄随机抽取2组幼鼠各6只,一侧眼球测定视网膜VEGF水平,另一侧眼球进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考察其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12 d龄小鼠血管迂曲、扩张、变形,随时间延长血管变形加重,17 d时最严重,且视乳头周围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到21 d时模型开始恢复。视网膜VEGF测定结果显示,12 d龄模型小鼠VEGF开始升高,17 d达峰值,以后下降。结论 视网膜VEGF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17 d时新生血管形成最多。  相似文献   
3.
霍璇 《中医临床研究》2013,(14):101-10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发热患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给予桂枝去芍药汤口服,自制退热膏穴位贴敷。结果:配合使用中药制剂的患者退热明显快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枝去芍药汤的意义在于调营卫和阴阳;清热生津,通肠利腑;解肌生津退热之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应用体会。选择我市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15例重度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AOPP),早期采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快速、安全、有效,优利于抢救成功。但是,两药联合用的剂量、比例需根据每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指标变化情况及个体差异来不断积累经验,以求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霍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79-80
目的:对比观察异搏定新的给药方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一般微量泵注射给药,观察组用新方法给药.结果:两组的一次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是观察组在药物的用量、复律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异搏定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选用新的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用量下降、起效加快、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XFKP)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牛奶致热家兔模型观察XFKP的解热作用;制备脂多糖(LPS)肺炎小鼠模型,观察XFKP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炎症细胞的积聚的影响;采用小鼠氨水、豚鼠磷酸组胺诱咳引喘模型,观察XFKP的止咳平喘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XFKP能够显著降低发热家兔体温(P<0.05);高、中剂量XFKP明显降低肺炎模型小鼠肺内积水量和肺泡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且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MPO活性(P<0.05、0.01);高、中剂量XFKP组能够显著地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P<0.05、0.01)。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交设计筛选独一味和高乌甲素抗炎镇痛作用的最佳配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独一味和高乌甲素抗炎镇痛作用最佳配比。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小鼠水浴甩尾反应和小鼠巴豆油性耳肿试验,对独一味和高乌甲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用金氏概率相加法研究不同剂量、不同比例的独一味和高乌甲素互相作用关系。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独一味和高乌甲素单用均可以减少小鼠醋酸扭体次数(P<0.05),延长小鼠水浴甩尾反应潜伏期(P<0.05)和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起效剂量分别为56.25 mg/kg和0.375mg/kg。独一味与高乌甲素合用组可显著减少小鼠醋酸扭体次数(P<0.05,P<0.01),延长小鼠水浴甩尾反应潜伏期(P<0.05,P<0.01),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P<0.01),其中独一味和高乌甲素的配比为56.25:0.375抗炎镇痛作用最好。结论:高乌甲素与独一味联合使用,可减少高乌甲素的剂量,而镇痛效果不降低,在抗炎试验中,独一味与高乌甲素合用,可增强单独用药效果,也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分别于12、14、17、21 d龄随机抽取2组幼鼠各6只,一侧眼球测定视网膜VEGF水平,另一侧眼球进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考察其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12 d龄小鼠血管迂曲、扩张、变形,随时间延长血管变形加重,17 d时最严重,且视乳头周围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到21 d时模型开始恢复。视网膜VEGF测定结果显示,12 d龄模型小鼠VEGF开始升高,17 d达峰值,以后下降。结论视网膜VEGF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17 d时新生血管形成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20、10、5、2.5、1.25、0.63mg/kg尾iv给予Wistar大鼠,给药15 min后,采血测定大鼠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确定量效关系;以5 mg/kg尾iv给予Wistar大鼠,给药0、7.5、15、30 min以及1、2、4、6、12、24h后采血测定大鼠凝血功能,确定时效关系,并测定5、2.5、1.25mg/kg剂量下FV的生物活性半衰期;以发色底物法检测在抗凝血酶Ⅲ(AT-Ⅲ)或肝素辅因子Ⅱ(HC-Ⅱ)存在下,FV对凝血酶(Ⅱa)、活化的凝血因子X(Xa)、活化的凝血因子Ⅸ(Ⅸa)等的作用。结果 FV0.63mg/kg能显著延长APTT和TT,剂量高于10mg/kg时PT显著延长,Fib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FV 5 mg/kg能够在4 h内显著延长APTT和TT,药后60 min内显著延长PT,具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FV 5、2.5、1.25 mg/kg的抗凝效应均以一级动力学的方式消除,药效衰减速率常数(K)分别为0.013、0.019、0.048 min~(-1),抗凝效应半衰期(t_(l/2))分别为53.3、36.5、14.4 min。FV对Ⅱa、Ⅹa、Ⅸa无明显抑制作用;对Xa内源性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IC_(50)为7.8μg/mL,且不依赖于AT-Ⅲ和HC-Ⅱ;依赖于AT-Ⅲ,FV对Ⅹa外源性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IC_(50)为11.6μg/mL。结论 FV以Xa内源性激活复合物为主要作用靶点,显著抑制该复合物的激活,发挥良好的抗凝活性,量效、时效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模型基础。方法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采用ADP酶染色和视网膜连续切片法,定量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视乳头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并见血管迂曲、扩张、变形,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右眼球连续切片发现模型组小鼠有许多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并且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排列紊乱,并见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前有新生血管芽。结论成功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并且可作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