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养模式对骨科临床研究生临床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价值。方法选取石河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骨科轮转的60名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学生评教情况、培养前后成绩变化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引导、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培养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临床能力、创新能力均高于培养前(P<0.05);观察组学生培养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临床能力、创新能力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对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临床工作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规范化治疗、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所接受教学方式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培养模式能够较大提高骨科临床研究生临床能力及创新能力,值得广泛应用于培养骨科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治疗各种严重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医生常通过以医生为主的评分量表和病人报告的评分量表来评价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本文旨在综合临床上运用最多及最新的评分量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分系统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1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rty score,KS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在我院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5人(57膝)术后平均随访2.3年(2-4年),根据术前及术后的2011KSS评分来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并探讨在不同民族间2011KSS评分有无差异.结果:所有评分(除患者期望值评分以外)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而期望值评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不同民族间术前BMI值、症状、满意度、期望值及总得分之间有差异,术前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年限间无差异.结论:TKA是治疗中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期望值在评估TKA疗效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29、CD44及成脂诱导以鉴定大鼠BMSCs; 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5、50、75、100 ng/ml的BMP-7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第3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P-7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诱导2 h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神经元标志物神经丝蛋白-200(NF-200)及神经突触素-1(SYN-1)的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第3代大鼠BMSCs形态呈长梭形,"鱼尾纹"状聚集生长;CD29、CD44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44%、 99. 17%;成脂诱导28 d后油红0染色阳性;不同浓度的 BMP-7均具有促进大鼠BMSCs增殖的作用,以75 ng/ml最为显著;75 ng/ml BMP-7诱导大鼠BMSCs 2 h后可见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细胞,NF-200及SYN-1为阳性.结论 BMP-7体外具有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吴晓东  雷堃  张旭  白广超  李宽新 《安徽医药》2019,23(9):1803-1807
目的 通过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比来观察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Coflex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6、12、24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分数(JOA)评分,及复查腰椎四位X线片(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测量手术节段及其邻近上一节段腰椎主动活动范围(ROM),分析两组手术的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9.5[±]8.1)min,术中出血量(287.8[±]11.0)mL,住院天数(8.1[±]1.5)d;对照组手术时间(117.6[±]13.4)min,术中出血量(381.7[±]14.2)mL,住院天数(12.5[±]1.9)d,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疗效果上,两组ODI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26.4[±]5.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3.9[±]1.2)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27.0[±]4.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4.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0,P=0.728);两组JOA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9.0[±]3.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1[±]3.3)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9.3[±]2.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2[±]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976);两组VAS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7.9[±]1.4)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0.9)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7.9[±]0.7)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9);在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观察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120),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6,P=0.129);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3,P<0.01),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1,P<0.01)。结论 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与TLIF同样的疗效,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及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相对于TLIF在保存相关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不仅决定着胚胎早期神经与非神经的命运,还与Wnt、Shh等其他信号通路协同作用,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神经系统各亚型细胞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静脉或脑室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7蛋白,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而且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够促进神经树突生长,说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能在神经系统发生与修复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来源广泛、取材容易、免疫排斥反应弱、避免伦理争议等优点,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干细胞。但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向神经细胞分化效率低、移植进入体内后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能否与内源性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等。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已经被列为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但其分化效率低,寻找一种具有高效诱导能力的因子尤为重要。基于文献查阅及课题组研究基础,推测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基因可能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慢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感染复数为50,25,10,1进行LV-GFP转染,转染后3 d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表达情况,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LV-GFP组、LV-BMP-7-GFP组,以最佳感染复数转染24,48,72,96,120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转染3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神经细胞标记物神经丝蛋白200、突触素1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LV-GFP转染后3 d,感染复数为1组未见GFP阳性细胞,感染复数为10,25,50组可见GFP阳性细胞,其中感染复数为10组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其余组(P < 0.05),为最适感染复数;②空白对照组、LV-GFP组神经丝蛋白200、突触素1表达呈阴性;LV-BMP-7-GFP组神经丝蛋白200、突触素1表达呈阳性,胞体和轴突被染成亮棕黄色;③结果表明,LV-BMP-7转染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ORCID: 0000-0001-5909-5524(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