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为临床药师参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普通肝素诱导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危急情况下急救处理、后续抗凝药物选择,并给予患者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血小板已经恢复至正常值,住院期间患者未见明显出血.结论 临床药师可以协助医师处理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减少临床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临床药师参与1例动脉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全过程。临床药师对患者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制定抗栓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临床药师的参与,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chin-down(低头)动作的定义、适用范围、机制及其在吞咽障碍患者中预防误吸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或早期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应用现状。方法: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急性期或早期ACS患者院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发生率、一般临床特征、转换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转换治疗的比率为12.9%(208/1607),最终纳入的182例患者中,63.2%(115例)由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升阶治疗组),36.8%(67例)由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降阶治疗组)。升阶组和降阶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一天的时间段发生转换的人数最多,且组间存在差异(58.4% vs 40.0%,P=0.018);降阶组仅有35.5%的患者在最后一剂替格瑞洛给药24 h后给予首剂氯吡格雷;仅有37.4%的患者在转换时给予所换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负荷剂量。结论:“指南”推荐的P2Y12受体拮抗剂转换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临床实践中转换策略的制定须结合患者情况作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阴道乳酸杆菌含量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几率的关系,为临床改善高危型HPV转阴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患者202例同时检测HPV基因分型及阴道分泌五联检资料。结果乳酸杆菌少量组患者141例,其中感染高危型HPV31例,感染率为21.99%;乳酸杆菌正常组(中量及大量)61例,其中感染高危型HPV5例,感染率为8.20%,两组之间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8, P0.05)。结论研究发现乳酸杆菌减少组患者感染高危型HP几率明显增加,表明阴道乳酸杆菌的含量与高危型HPV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病人抗凝治疗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0例NVAF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方案,应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对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危险分层分析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抗栓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病人CHA2DS2-VASc评分平均(4.55±2.01)分,卒中高危组189例(94.5%),卒中中危组11例(5.5%);HAS-BLED评分平均(2.04±1.26)分,高出血风险组69例(34.5%),低出血风险组131例(65.5%)。仅36.0%病人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随卒中风险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卒中高危组抗凝治疗率(36.5%)高于卒中中危组(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P=0.521);抗凝治疗率随着出血评分的增加而降低,低出血风险组的抗凝治疗率(44.3%)高于高出血风险组(2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0,P=0.003)。抗凝亚组中,高出血风险组较低出血风险组倾向于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血管疾病(OR=0.867)、药物(OR=2.182)、PCI术后(OR=3.557)、房颤消融术后(OR=0.255)及病人因素(OR=4.504)均影响抗凝方案的选择,且PCI术后和病人因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对NVAF的抗凝治疗与指南推荐有一定的差距,未按危险分层标准抗凝且整体的抗凝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或早期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应用现状。方法: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急性期或早期ACS患者院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发生率、一般临床特征、转换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转换治疗的比率为12.9%(208/1607),最终纳入的182例患者中,63.2%(115例)由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升阶治疗组),36.8%(67例)由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降阶治疗组)。升阶组和降阶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一天的时间段发生转换的人数最多,且组间存在差异(58.4% vs 40.0%,P=0.018);降阶组仅有35.5%的患者在最后一剂替格瑞洛给药24 h后给予首剂氯吡格雷;仅有37.4%的患者在转换时给予所换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负荷剂量。结论:“指南”推荐的P2Y12受体拮抗剂转换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临床实践中转换策略的制定须结合患者情况作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评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溶菌素9(PCSK9)抑制药Alirocumab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性。方法:搜索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国内外相关心血管会议记录,收集Alirocumab对比安慰剂和依折麦布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评价的2期、3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8篇研究中包含6 748例研究对象,其中,13个研究比较了Alirocumab和依折麦布的效果,研究对象例数分别为3 606例和1 658例;5个研究比较了Alirocumab和安慰剂的效果,研究对象例数分别为864例和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依折麦布和安慰剂相比,Alirocumab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 C)水平[依折麦布:MD=-30.51%,95%CI(-33.68%,-27.33%);安慰剂:MD=-52.25%,95%CI (-55.85%,-48.65%)]。对于已服用稳定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患者,Alirocumab可进一步降低LDL C水平[依折麦布:MD=-30.30%,95%CI(-34.43%,-26.17%);安慰剂:MD=-50.64%,95%CI(-54.95%,-46.33%)]。Alirocumab对其他脂质也产生有利影响: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non HDL C)、载脂蛋白B(Apo B)、三酰甘油(TC)和胆固醇(TG)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C)和载脂蛋白A 1(Apo A 1)的水平。结论:PCSK9抑制药Alirocumab为已强化他汀治疗后LDL C 水平仍不能达标以及他汀类单药不耐受的高胆固醇血症或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我院门诊患者华法林的抗凝稳定性、合并用药情况及抗凝控制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服用华法林的门诊患者随访1年期间的临床特征、合并用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频率。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以治疗范围内时间(TTR)确定,采用Rosendaal法计算TTR值,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TTR的因素。结果:共有110名患者纳入研究,华法林主要的适应证是机械瓣瓣膜置换术后(61.81%)和心房颤动(35.45%),高血压(31.82%)是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平均合并用药(4.93 ± 4.19)种药物,其中合并使用中成药的比例最高(42.73%),40.91%患者合并使用了与华法林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收集INR监测数据 1011个,平均监测频率为每(39.41 ± 18.05)天/次,INR值波动范围在0.96 ~ 5.95,超四成的INR值监测数据在1.5 ~ 2.0范围内。患者总体抗凝稳定性较差,平均TTR值为(48.18 ± 21.49)% ,仅有21.82%的患者抗凝稳定性控制良好(TTR ≥ 65%)。合并高血压(HR 0.229;0.066 ~ 0.790; P < 0.05)和合并使用中成药(HR 3.048;1.124 ~ 8.263; P < 0.05)是门诊患者华法林抗凝控制不良的预测因素。结论:我院门诊患者华法林抗凝质量较低,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我院46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状况,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AMI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仅为64.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OR=1.761)、心力衰竭(OR=1.654)、入院时收缩压≥140 mmHg(OR=1.826)、入院时心率>70次/min(OR=1.797)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P<0.05);入院时收缩压<100 mmHg(OR=0.094)和左室射血分数未测量(OR=0.481)的患者更倾向于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P<0.05);左室射血分数≤40%(OR=1.281)的患者倾向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与“指南”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加强认识并重视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