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清除DPPH能力考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考察中药中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中药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及其与黄酮、酚酸类成分总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药中常见的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为研究对象,以DPPH法对上述41个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高效液相色谱-库仑阵列检测技术检测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的氧化电位,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中药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总量.结果:31种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以(-)-EGCg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IC_(50)值为6.7μmol·L~(-1);氧化电位值50 mV;提取物中,茶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高,为82.9%(以芦丁计),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_(50)值为0.012 g·L~(-1);红花醇提物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低,为7.01%(以芦丁计),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弱,其IC_(50)值为1.3 g·L~(-1).结论: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化合物中酚羟基的取代个数和位置有关;中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Y)与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X)之间存在相关性,Y=7.779X~(-0.48),r=0.929 5,即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山楂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定量相结合的山楂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3.0)-乙腈梯度洗脱。结果:建立了山楂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了5个色谱峰:绿原酸,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异槲皮素,及芦丁与金丝桃苷的共洗脱峰;测定了绿原酸与表儿茶素的含量,其中绿原酸含量为0.03%~0.06%;表儿茶素含量为0.09%~0.43%。结论:该方法可为山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22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9种中药清除AAPH活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卉卿  陈承瑜  杨滨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2296-2302
目的:考察中药中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oride(AAPH)的活性及构效关系,中药提取物清除AAPH的活性与其酚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中药中常见的22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9种中药为研究对象,以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对上述31个样品清除AA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评估,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中药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总量,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技术对中药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茶叶清除AAPH自由基能力最强,ORAC值为4 786.40μmol.g-1;红花醇提物最弱,ORAC值784.04μmol.g-1。有效成分中,槲皮素清除AAPH自由基能力最强,ORAC值为12.90μmol.g-1;(-)-EGC最弱,ORAC值2.47μmol.g-1。中药清除AAPH自由基能力(Y)与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X)之间存在相关性,Y=1 844.8Ln(X)-3 577.5,r=0.867 5。结论:9种中药清除AAPH自由基的有效成分为黄酮和酚酸类成分,这些化合物清除AAPH自由基的能力与其立体构型、是否糖苷化及酯化等因素有关。将ORAC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对中药抗氧化活性及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银黄吸入溶液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含量。方法以黄芩苷为参照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银黄吸入溶液的指纹图谱;以绿原酸为参照物,采用斜率校正法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根据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两者的含量,并将上述一测多评(QAMS)法的检测结果与外标法进行比较。结果10批银黄吸入溶液共有18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共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黄芩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3,5-二-O-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0~1.2474μg(r=0.9997)、0.0393~1.1787μg(r=0.9999)、0.0316~1.1841μg(r=0.9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均小于1.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92%(RSD=1.32%,n=6)、94.46%(RSD=1.45%,n=6)、93.93%(RSD=1.57%,n=6)。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相对于绿原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68、1.233。QAMS法测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3018~0.3863、0.2625~0.3625 mg/mL,外标法测得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3026~0.3872、0.2310~0.3340、0.2616~0.3613 mg/mL;两种方法含量测定结果(绿原酸除外)的偏差均不高于0.20%。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行,所建QAMS法准确、重复性好;HPLC指纹图谱结合QAMS法可用于银黄吸入溶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鲜竹沥的法定工艺为干馏法和烧制法,而依据水提取法制备的鲜竹提取液多冒用为鲜竹沥流通市面,鲜竹沥现行的质量标准难以将二者进行区分。本研究尝试建立糖-固比的分析方法,探讨其在鉴别鲜竹沥及鲜竹提取液的应用。方法:共收集37批鲜竹沥(含干馏法20批,烧制法17批)和15批鲜竹提取液,将样品稀释,以硫酸-苯酚直接显色,或乙酸乙酯萃取后显色,于490 nm测定吸光度值。参照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鲜竹沥”项测定总固体,计算总糖、总固体及其占比(糖-固比)。结果:干馏法鲜竹沥总糖含量为0.38 ~ 5.36 mg·mL-1,总固体0.70 ~ 13.01 mg·mL-1,糖-固比34.0% ~ 62.2%;烧制法样品总糖含量为0.77~15.95 mg·mL-1,总固体2.34 ~ 27.97 mg·mL-1,糖-固比33.1% ~ 69.0%;鲜竹提取液总糖含量为6.46 ~ 14.69 mg·mL-1,总固体为11.76 ~ 20.40 mg·mL-1,糖-固比38.7% ~ 82.7%。鲜竹沥(干馏、烧制法)样品糖-固占比与鲜竹提取液差异显著(p < 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总糖测定法可用于鲜竹沥质量评价。研究首次采用糖-固占比有效甄别法定工艺(烧制、干馏法)鲜竹沥和非法定工艺(水提取法)制备的鲜竹提取液,表明糖类是鉴别鲜竹沥的潜在标志物。上述结果可为鲜竹沥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引入壳聚糖增加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载体中小干扰RNA(siRNA)的包封率,对制备的携siRNA-壳聚糖(siRNA-CS)的PLGA纳米载体(siRNA-CPG)进行表征。方法 选用传统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iRNACPG,以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指标,对处方(siRNA与壳聚糖质量比,PLGA质量浓度,内水相、二氯甲烷、外水相的体积比)进行单因素考察及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对优化后制备的siRNA-CPG进行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质量评价;根据粒径及包封率考察siRNA-CPG在生理盐水及血清中的稳定性;制备荧光标记的siRNA-CPG,与MCF-7细胞孵育4 h,观察细胞摄取情况。结果 壳聚糖的引入可将siRNA包封率从3.14%提高到90%以上。优化后的处方中壳聚糖、siRNA、PLGA质量浓度分别为1、0.5、10 mg·mL-1,内水相、二氯甲烷、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10∶100。制备3批siRNA-CPG冻干粉,复溶后室温放置48 h及血清中24 h内粒径和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siRNA-CPG可被细胞摄取并从溶酶体中逃逸出来。结论 制备的siRNA-CPG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以实现siRNA的细胞质有效递送。  相似文献   
7.
厚朴与凹叶厚朴群体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厚朴与凹叶厚朴的群体遗传学进行研究,为中药厚朴的质量控制提供分子生药学方面的依据。方法:对厚朴与凹叶厚朴15个居群应用2个叶绿体基因间序列psbA-trnH和trnL-trnF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计算厚朴与凹叶厚朴单倍型频率,用程序HaploNst分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应用TCS version 1.13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状进化树。结果:厚朴与凹叶厚朴均无特有单倍型存在,但单倍型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已开始出现遗传分化的趋势,NST略大于GST。结论:厚朴与凹叶厚朴在遗传上已出现遗传分化的趋势,但尚未完全分化成彼此独立的单系。  相似文献   
8.
“发汗”对厚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发汗"与未"发汗"厚朴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发汗"对厚朴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对"发汗"和未"发汗"厚朴中酚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和含量测定;以GC-MS方法,对"发汗"于未"发汗"厚朴中挥发油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和β-桉叶醇含量测定。结果:"发汗"样品相比于未"发汗"样品,HPLC图谱中有6个峰单位质量峰面积差异极显著;GC-MS图谱中有10个特征峰相对峰面积具显著差异。结论:"发汗"与未"发汗"厚朴酚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发汗"厚朴较未"发汗"者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升高,magnoloside A和β-桉叶醇含量降低。magnoloside 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升元胡止痛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以加强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元胡止痛口服液中延胡索、白芷药材进行定性鉴别,以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对照品和延胡索对照药材为参照,以环己烷-三氯甲烷-甲醇(5∶3∶0.5)为展开剂,使用GF254玻璃薄层板在紫外光灯(365 nm)下鉴别延胡索;以石油醚(60~90 ℃)-乙醚-甲酸(10∶10∶1)为展开剂,使用硅胶G薄层色谱板置紫外光灯(305 nm)下鉴别白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Waters XSelect HSS T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冰乙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1)(B)梯度洗脱(0~10 min,20%~30%A;10~25 min,30%~40%A;25~40 min,40%~50%A;40~60 min,50%~60%A),检测波长280 nm,建立元胡止痛口服液的中药指纹图谱,并测定延胡索甲素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图中,元胡止痛口服液与对照品、对照药材对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10批元胡止痛口服液样品中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色谱峰。10批样本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延胡索甲素和延胡索乙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038 6~0.193 0、0.034 0~0.170 0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合格,测得10批元胡止痛口服液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077 5~0.142 9、0.126 1~0.178 2 g·L-1结论 该研究优化了元胡止痛口服液的TLC鉴定条件,建立了指纹图谱并对其中延胡索甲素和延胡索乙素进行定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提升元胡止痛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以厚朴酚类和挥发油类成分为指标,对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厚朴和凹叶厚朴主产区所产的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β-桉叶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厚朴酚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含量测定.结果:厚朴和凹叶厚朴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有7个相同的特征峰,气相色谱-质谱图谱中有20个相同的特征峰.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同产地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差别不大.湖北恩施产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厚朴样品高,浙江丽水产凹叶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凹叶厚朴样品低.厚朴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比例基本上大于0.7,凹叶厚朴基本上小于0.7.厚朴中和厚朴酚质量分数(平均值2.89%)明显比凹叶厚朴(平均值0.78%)高.在挥发油方面,树龄小的厚朴和凹叶厚朴样品中β-桉叶醇含量较树龄高者少.结论: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不同对厚朴质量影响不大,种源是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