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540篇
内科学   251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126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1136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98篇
  4篇
中国医学   464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地榆炭醇提物凝胶治疗穿戴医用防护装备所致血热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位穿戴医用防护装备后出现血热型皮肤瘙痒症的医护人员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治疗组予地榆炭醇提物凝胶外用,均每日使用2次,连续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ou氏瘙痒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D)得分及血清白介素(IL)-6及IL-31水平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7%(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口渴身热、寐欠安、遇热瘙痒加重四项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瘙痒、口渴身热、寐欠安三项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2组患者Duo氏瘙痒评分、瘙痒VAS评分、DLQD得分及血清IL-6、IL-31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榆炭醇提物凝胶治疗穿戴医用防护装备所致血热型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调节IL-6及IL-31水平,降低炎症反应而缓解瘙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9~82岁,BMI 20~31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术毕保留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入中心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镇痛镇静、预防性抗感染、消肿、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继之以0.4 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3 d后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3 g(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每日1次,连续3 d。于用药前、用药后1、3、7 d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浓度。记录术后出血、术区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晕厥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1、3、7 d两组血清TNF-α、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7 d两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3、7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1、3、7 d两组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CAT、GSH-Px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3、7 d观察组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CAT、GSH-Px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区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单用右美托咪定比较,联合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4岁,全身散在水肿性红斑20 d、左前臂及左踝水疱4 d就诊。2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水肿性红斑伴瘙痒,24 h内不能完全消退,自行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瘙痒等症状稍有缓解。4 d前患者左前臂及左踝部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伴痒痛感……  相似文献   
5.
孙斯琴  郭威  陈军  杨凡 《放射学实践》2022,37(5):605-610
目的:连续性观察兔肢体电烧伤后骨骼肌MRI平扫、增强及DWI成像特点,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6只实验兔,制作兔肢体高压电烧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行双后肢MRI平扫、DWI检查(b=600 s/mm2)及造模肢增强扫描,每个时间点扫描完成后随机抽取2只兔处死,取病变肌肉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兔电极入口及出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肿胀(入口处损伤更重),局部皮下软组织间隙少量积液(14例)。骨骼肌可见“袖套样”损伤、“夹心样”坏死,整体呈“跳跃性”分布(16例),随时间延长,损伤肌肉肿胀更明显、病变范围扩大、边缘逐渐模糊不清,电极入口处较出口处损伤累及更多肌群。T2WI损伤肌肉呈片状高信号、稍高信号、低信号,部分混杂,24 h较2 h信号稍减低;T1WI抑脂序列呈斑片状稍低、稍高混杂信号,但所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小于T2WI;增强扫描2 h时病变区明显强化,24~72 h强化程度逐渐减低、范围逐渐减小;DWI示受损肌肉呈明显扩散受限高信号,随时间延长,病变范围逐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的发生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20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38 503例患者和体检者的头颈联合或颅脑三维(3D)时间飞跃法(TOF)MRA扫描及最大密度重建(MIP)资料,其中男21 048例、女17 455 例,年龄2~96(63±8)岁;行头颈联合3D TOF MRA检查35 546例,行颅脑3D TOF MRA检查2 957例。观察并统计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的MRA特点,测量椎动脉重复分支的路径长度,同时记录伴随的头颈部其他血管异常。结果 38 503例受检者中,共发现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36例,检出率为0.093%。左侧13例,右侧23例;重复分支均汇入基底动脉17例,分别汇入基底动脉及对侧椎动脉19例;重复近侧分支的行径长度为(0.64±0.32)cm,远侧分支路径长度为(1.06±0.57)cm。6例合并头颈部其他血管变异:2例合并开窗变异,其中1例开窗发生在重复分支,1例发生在对侧椎动脉;2例合并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例合并动脉瘤;1例合并大脑动脉A1段缺如。1例并发急性脑梗死。结论 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变异发生率低,通过3D TOF MRA检查可清晰显示椎动脉颅内段重复及其合并的头颈部其他血管异常;在进行后颅窝外科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之前,通过3D TOF MRA扫描检出这种血管变异,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  陈军  高洁  董洁  顾薇 《中草药》2019,50(24):5988-5994
目的 比较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成分的变化。方法 将生姜炮制成干姜前后提取挥发油,皮肤电阻动力学实验和体外布洛芬透皮实验比较二者的促渗能力,ATR-FTIR红外分析挥发油透皮促渗主要机制,皮肤细胞毒性实验比较了生姜和干姜挥发油的细胞毒性,GC-MS分析成分变化。结果 干姜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生姜挥发油,其透皮促渗机制主要为对皮肤角质层脂质的萃取,而生姜和干姜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均显著低于化学促渗剂氮酮,炮制后干姜挥发油的倍半萜类成分比例高于生姜挥发油,透皮后干姜挥发油组皮内的倍半萜类成分比例也高于生姜挥发油组。结论 炮制后的干姜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作用优于生姜挥发油,验证了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剂存在"热者易效"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MNA)结果及其与患者体内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 BNP)、前白蛋白(P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进行病情分级同时分为观察组(Ⅱ~Ⅳ级)与对照组(Ⅰ级),并收集两组入院后MNA评估结果及其NT-pro BNP和PA水平,探讨MNA结果与CHF患者NT-pro BNP、PA水平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T-pro BNP水平,PA水平显著更低(P 0. 05); MNA得分12分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MNA≥12分的患者,而PA水平却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患者的NT-pro BNP水平与MNA评分也随之升高(P 0. 05),而患者的PA水平则随之降低(P 0. 05),MNA得分、NT-pro BNP与PA水平在I~Ⅳ级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心功能等级与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P 0. 05),与PA水平、MNA评分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MNA得分、NT-pro BNP与PA水平可作为CHF患者营养评估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