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MRCP、CT增强(CE-CT)及术中胆道造影(IOCP)在显示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患者胰胆管合流部解剖形态中作用,以期对术前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儿童CC患者MRCP、CE-CT及IOCP资料,与囊肿病理组织学相对照,影像资料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然后以协商并达成一致影像诊断结论。结果59例CC中36例为囊性,23例为梭形。CC影像和手术分型:23例为I型,36例为IV型。MRCP、IOCP、CE-CT均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MRCP与IO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明显高于CE-CT,MRCP结合IOCP诊断PBM明显高于单独MRCP或IOCP。CE-CT可以明确显示肝右动脉位置异常。结论术前MRCP结合IOCP能提高CC患者胰胆管解剖结构显示率与PBM诊断率,而CE-CT可发现CC患者肝右动脉变异。  相似文献   
2.
骨密度并不是骨强度的唯一决定因素,骨的几何形态、显微构筑、骨质量也能反映骨强度。股骨上段作为骨密度减低及骨折发生的敏感部位,近来对其的研究颇多。对该部位骨强度的诸多影像学评价及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钡剂灌肠检查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3例,对其钡剂灌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剂灌肠见典型病例17例,痉挛段(16例)、移行段(14例)、扩张段(16例),不典型病例6例,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4例)、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螺旋征(2例),不典型病例经24h随访摄片均见钡剂残留。结论钡剂灌肠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肠套叠的价值。方法应用GELOGIQ5 PRO彩色超声诊断仪对526例婴幼儿肠套叠超声声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6例中有21例低频超声提示可疑肠套叠征象,有4例低频超声无肠套叠征象;526例高频超声均有明确肠套叠征象;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婴幼儿肠套叠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股骨远端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好发于10-20岁,30岁以上少见.本文报道1例易误诊的不典型病例.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扫描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双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试验,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7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6例0~12个月婴儿, 月龄(6.3±3.4)个月, 均在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行颅脑平扫, 使用双通道收发一体头线圈。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和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每例受试者至少接受2个扫描方向及2个扫描序列。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评估MRI图像质量, 目标值为评分≥3分。颅脑MRI扫描前或扫描后监测婴儿体温、心率和呼吸情况, 扫描过程中监测MRI系统的噪声, 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例婴儿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完成扫描, 61例经水合氯醛镇静后完成扫描。41例颅脑MRI图像质量评分为5分, 21例为4分, 4例为3分。3分主要是由于运动伪影所致。所有婴儿颅脑MRI扫描后生命体征平稳, 心率(126.8±12.9)次/min, 呼吸(38.2±6.8)次/min。47例婴儿颅脑MRI前后体温无升高, 15例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特征,提高对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经病理证实,并且具有完整腹部CT影像资料的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腹部CT影像表现以及与Wilms瘤的鉴别要点.结果 本研究11例病儿中,肾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可见融冰征、肾周积液、包膜下积液,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出现两肺转移;肾透明细胞肉瘤2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均可见大片坏死,CT增强扫描均可见瘤体内多发扭曲的细小血管,可见"虎斑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未见瘤栓,未见骨骼转移.肾细胞癌6例,3例出现血尿,腹部CT示病灶为实性肿块,4例可见钙化.结论 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常规磁共振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但对骨、关节、软骨、肌腱等短T2组织(约小于10 ms)的分辨能力欠佳。可通过 增强短T2组织的图像对比度(利用魔角效应和注射造影剂)、开发专用的短T2组织成像技术(可变回波时间成像、超短回波 时间成像和零回波时间成像)和抑制周围长T2组织来获得较高质量的短T2组织图像。近年来,定量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 能精准地反映与病变相关的生化参数特征也被应用于短T2组织病变的临床诊断。本研究主要从增强短T2组织对比度、缩 短序列回波时间和长T2组织抑制等3个方面回顾了短T2组织磁共振成像的常规方法,并对短T2组织的定量磁共振成像技 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成像技术,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7月经临床确诊的32例KD患儿资料[男19例,女13例,年龄2个月~10岁,平均(3.89±3.19)岁],所有患儿均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及TTE检查,由2名影像科医师独立对CT成像质量、重组时相,冠状动脉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及危险性分级进行测量和观察,并与TTE结果对比研究;计算所有患儿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对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CCTA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为93.8%(120/128),共观察到46个冠状动脉瘤、33支瘤样扩张及1支动脉壁钙化,其中7个动脉瘤、5支瘤样扩张及1支动脉壁钙化TTE检查时未发现。两种方法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的测量值及对各节段冠状动脉损伤检出的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最优化重组相位位于45%及75%~85%两个相位间。2名放射科医师对所有CCTA影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κ=0.87),对KD危险度分级完全一致。32例患儿的有效辐射剂量为(3.22±1.57)mSv。结论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能够精确地观察冠状动脉的全程各段及病变程度,对儿童KD的评价及其危险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容积性定量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vQCT技术测量绝经后女性股骨颈的容积性骨密度(BMD)和几何参数,评价各参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绝经后妇女47例,其中正常组26例,骨质疏松组14例,骨质疏松伴腰椎骨折组7例。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三组患者左股骨颈进行容积扫描并薄层重建,利用Osteo CAD软件对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测量,计算出股骨颈的皮质骨、小梁骨和整体骨的容积BMD,股骨颈轴长和最小横截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正常组与骨折组之间vQCT及DXA各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后差异仍存在;骨质疏松组与骨折组之间只有小梁BMD及总体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梁BMD下降幅度较大,达32.4%。结论股骨近端vQCT测量比DXA能更敏感地反映绝经后女性股骨颈BMD的变化情况,为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