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保护管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其中咽保护管组60例在内镜治疗的同时使用咽保护管;对照组60例行常规无痛内镜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完成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咽保护管组内镜下治疗完成率98.3%,无并发症。对照组内镜下治疗完成率88.3%,有7例发生误吸、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结论使用咽保护管保护气道,可以提高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完成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咽保护管操作简便,性价比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治疗后易出现复发,多项研究表明,Hp根除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复发率均可明显下降。但无论采取何种根除Hp的方案,在完成1个疗程(1周或2周)后是否需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多长时间尚有争议。我们对80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后,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维持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本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体外培养6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以两种敏感抗生素的四联个体化方案与的四联经验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乐清地区1000例经14C呼气试验及胃镜检查后诊断为上消化道疾病的H.pylori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取胃黏膜标本行H.pylori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2种抗生素,加用埃索美拉唑片20 mg 2次/d、枸橼酸铋钾片0.6 g 2次/d;经验组500例选择阿莫西林胶囊1.0 g 2次/d、克拉霉素片0.5 g 2次/d,埃索美拉唑片20 mg 2次/d、枸橼酸铋钾片0.6 g 2次/d,疗程均为2 wk,治疗结束后4 wk复查14C呼气试验,阳性者为根除治疗失败,阴性者为根除治疗成功.结果:观察组总体耐药情况:阿莫西林耐药0例(0.0%),克拉霉素耐药54例(17.3%),左氧氟沙星耐药88例(28.1%),甲硝唑耐药299例(95.5%),呋喃唑酮耐药1例(0.3%),庆大霉素耐药0例(0.0%).观察组313例,8例失访,305例完成治疗,281例根除成功.经验组500例,28例失访,472例完成治疗,405例根除治疗成功.两组对比,观察组方案治疗(per-protocol,PP)根除率92.1%高于经验组根除率8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向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根除率89.8%高于经验组根除率8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ylori体外培养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耐药率较高.以H.pylori培养加药敏为基础的个体化四联方案根除率高于经验四联方案根除率,是目前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病因为息肉、肿瘤、炎性肠病及血管畸形,而急性出血往往是血管破裂所致。自2003年开始,作者对3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原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灌肠,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和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分别采用浓度为3.5、7.0 和10.5 μmol/L的龙葵碱对细胞进行干预,软琼脂克隆试验观察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非贴壁依赖性增殖能力的影响;脉管形成实验观察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总蛋白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龙葵碱可明显抑制Panc-1细胞非贴壁依赖性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100% vs (42.1±9.6)%,(24.3±8.5)%,(14.4±1.7)%;P <0.05];龙葵碱亦可抑制VEGF蛋白表达[100% vs (74.9±5.5)%,(31.9±6.8)%,(16.5±7.5)%,P <0.05],并且抑制脉管形成[100% vs (82.3±9.5)%,(76.9±8.9)%,(56.0±12.1)%,P <0.05];龙葵碱可下调Panc-1细胞AKT、mTOR磷酸化蛋白表达[100% vs (72.4±0.8)%,(59.4±1.3)%,(40.7±2.9)%;100% vs (96.7±0.4)%,(77.5±3.4)%,(34.1±7.6)%,P <0.05]。结论 龙葵碱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细胞信号通路而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雷贝拉唑组、瑞巴派特组、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其余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服雷贝拉唑、瑞巴派特、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胃黏膜损伤程度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上消化道症状分别为:对照组11例(36.7%)和17 (56.7%)、雷贝拉唑组6例(20.0%)和9例(30.0%)、瑞巴派特组7组(23.3%)和10例(33.3%)、综合组5组(16.7%)和8例(26.7%),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雷贝拉唑组、瑞巴派特组、综合组等各治疗组胃黏膜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Z=4.24、3.76、3.29,均P<0.05),三组之间胃黏膜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巴派特与雷贝拉唑对预防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有相同的显著疗效,两者合用并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胃癌及其癌前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35例)及癌前病变组织(15例)中Skp2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胃组织(20例)进行对照。结果Skp2表达在正常胃组织为0.679±0.381.在癌前期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为1.546±0.741.在早期胃癌为1.958±0.876.在进展性胃癌为2.239±0.989.癌前期病变与正常胃组织Skp2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早期胃癌Skp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胃癌Skp2表达与正常胃组织、癌前期病变和早期胃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kp2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Skp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与黏膜保护剂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近期及远期出血的累计发生率.方法 选择因基础疾病拟开始长期应用NSAIDs的病例共158例.第一阶段:将患者随机分成四组,PPI组(40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口服;黏膜保护剂组(40例)给予瑞巴派特100 mg,3次/d口服;综合组(39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瑞巴派特片100 mg,3次/d口服,对照组(39例)不加雷贝拉唑及瑞巴派特,疗程8周,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者行胃镜检查,证实为胃、十二指肠球溃疡和(或)糜烂并排除其它原因(如肿瘤等).观察四组在开始使用NSAIDs药物近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第二阶段:剔除上述各组中有近期消化道出血者,继续以原治疗方案用药,疗程维持1年.观察各组远期消化道出血率.结果(1)近期消化道出血率比较:PPI组、黏膜保护剂组各有2例(5%)、综合组有1例(2.6%)发生消化道出血,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7例(17.9%)发生消化道出血,与上述三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远期消化道出血率比较:PPI组及黏膜保护剂组各有2例、对照组有1例、综合组有3例脱落.PPI组有3例(8.3%)发生消化道出血,黏膜保护剂组有4例(11.8%)发生消化道出血,综合组有3例(8.6%)发生消化道出血,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6例(51.6%)发生消化道出血,与上述三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中,PPI与瑞巴派特可以预防NSAIDs所致消化道出血且无论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在预防消化道出血近期及远期发生率上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注射用血凝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注射血凝酶2 kU.d-1剂量组31例,10 kU.d-1剂量组34例,两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的止血时间、止血率、再出血率、输血量、病死率等。结果10kU.d-1剂量组和2 kU.d-1剂量组止血时间分别为(14.5±11.3),(24.5±16.8)h(P<0.01);平均输血量分别为(286±242),(458±371)mL(P<0.05);止血率分别为91.2%,67.7%(P<0.05);再出血率分别为5.9%,29.0%(P<0.05);病死率分别为2.9%(1/34),6.4%(2/31)(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种剂量注射用血凝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有效,10 kU.d-1剂量组疗效优于2 kU.d-1剂量组,且止血快,再出血率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3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及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冠心病史,临床表现是下腹痛、腹泻、便血,多以结肠镜检查确诊,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主要以血管扩张剂、抗生素及支持治疗为主。结论结肠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预后的关键是控制好其基础疾病、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