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筠主任医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将中医"肾络"与象思维有机结合,运用中医象思维中"取象比类"法与虫类药物的外形、结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功效紧密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突出,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学在慢性肾脏病诊治中的独特作用,也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端粒酶和端粒结合蛋白(TRF)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甲基噻唑四唑法(MTT)检测阿霉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姬姆萨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5mg/L阿霉素诱导凋亡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和检测TRF表达及其水平。结果 5mg/L阿霉素处理Tca8113细胞5d和7d后,出现明显凋亡;端粒酶活性降低呈时间依赖性;TRF在细胞核内表达,其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霉素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可降低端粒酶活性,但不改变TR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口腔癌的发生、临床诊断及以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取48例口腔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块做标本,记录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利用TRAP法测定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在口腔癌中的表达率及其活性强度与颈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本组有93.7%的口腔癌患者可捡出端粒酶活性,50%中度分化鳞癌及100%的低度分化鳞癌均有端粒酶强阳性,在13例颈淋巴结癌转移患者中,有11例为端粒酶强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水平与口腔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霉素影响端粒酶活性、端粒酶mRNA表达、细胞周期及周期蛋白表达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改良TRAP—G4法和RT—PCR法检测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端粒酶hTERT和TP1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CyclinB1和CyclinA表达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所有实验浓度阿霉素均可降低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当端粒酶作用底物变为5'-(GGGATr),GGGTT-3’时,端粒延伸反应完全受到抑制;5μg/ml阿霉素作用24h后,hTERT和TP1mRNA表达降低,CyclinB1表达明显增强,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结论:阿霉素抑制端粒酶活性、降低端粒酶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及CyclinB1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诱导鸟嘌呤-四联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联合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90例20~70岁自愿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及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以及检测均阴性但有明显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宫颈病变者转诊阴道镜及活检,比较HPV、TCT及p16单独和两两联合筛查识别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测效果。结果所有筛查对象中,p16、TCT为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TCT≥ASCUS)和HR-HPV阳性率分别为14.6%、16.3%和25.6%。p16、HPV、TCT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趋势性增加(P < 0.05~P < 0.01)。p16+TCT、HPV+TCT、p16+HP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2.1%、94.7%和97.4%,特异度分别为85.6%、77.5%和78.8%。HPV、TCT、p16、HPV+TCT、p16+HPV、p16+TCT诊断宫颈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822、0.893、0.861、0.881、0.889,各指标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与HPV联合TCT检测相比,p16联合TCT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效果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更高的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型宫颈癌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6.
7.
γ干扰素质粒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气道内γ干扰素(IFNγ)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6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模型空质粒干预组(C组)、模型IFNγ质粒干预组(D组),每组10只。B组、C组及D组以0.1%卵白蛋白(OVA)0.1ml腹腔注射致敏,以1%的OVA50μl滴鼻激发建立哮喘模型;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代替0.1%的OVA0.1ml和1%OVA50μl;C组和D组分别经鼻滴入空质粒pcDNA3.1()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或重组IFNγ质粒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观察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4(IL4)、IL5、IFNγ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102±0.020)×109/L、(0.0193±0.0047)×109/L、(0.0107±0.0039)×109/L、(0.0255±0.0042)×109/L,A组分别为(0.082±0.012)×109/L、(0.0041±0.0009)×109/L、(0.0051±0.0016)×109/L、(0.0201±0.0019)×109/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086±0.016)×109/L、(0.0116±0.0031)×109/L、(0.0062±0.0018)×109/L、(0.0182±0.0041)×109/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39.2±5.1)pg/ml、(83.7±4.7)pg/ml、(15.7±2.7)pg/ml],A组小鼠分别为[(13.3±1.9)pg/ml、(12.1±2.3)pg/ml、(31.8±7.9)pg/m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16.4±3.2)pg/ml、(26.3±3.4)pg/ml、(65.4±10.4)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变化,B和C组小鼠小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水肿;D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气道内转染干扰素质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细胞因子IL4、IL5和IFNγ异常,同时对EOS、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肺内募集、肺组织炎症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片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癌痛治疗合理用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1年用于癌痛治疗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以了解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趋势,为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癌痛病人获得允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钢丝结扎内固定及小夹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86例下颌骨骨折进行上述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手术方案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制定。术后追踪随访6周,记录术后咬He关系不良及开口时颌关节疼痛的发生情况,将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与内固定方法、术者经验及骨折情况等因素一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双处骨折中,小夹板内固定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钢丝内固定组。两组医生完成的手术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主治医师完成的小夹板内固定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副主任医师组。片层状断面或合并有片层状断面的骨折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较高。结论:影响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有许多,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在临床上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依次编码,采用随机排列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当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并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行创面清创术,分别在创面上敷以纳米银敷料、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以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于治疗后第5天,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采用痛觉评分标准,通过询问与观察患者换药时的痛觉情况,评估患者换药时痛觉评分。于治疗后第7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最终愈合时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SNK-q检验。 结果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在治疗后第5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分别为2例(6.6%)、9例(30.0%)、1例(3.3%),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2,P=0.004);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的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显著优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8.6±0.5)、(6.6±0.8)、(0.6±1.3)分],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61.67±18.22)%、(86.77±15.32)%、(99.80±0.56)%],创面愈合时间[(11.5±1.3)、(10.3±0.7)、(7.3±0.7)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F=201.7、19.9、55.7,P值均小于0.05);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换药痛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