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0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与常规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子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剂量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子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接受全程SMAR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肿瘤靶区(GTV)2.2~2.4 Gy/次,计划靶区(PTV)1.8~2.0 Gy/次。同时设计该32例患者的3DCRT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受照射剂量。随机选取36例行3DCRT治疗的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比较SMART和3DCRT的靶区剂量、治疗时间、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全程SMART,照射靶区内GTV剂量为(64.5±4.4)Gy,PTV剂量为(50.0±2.0)Gy,95%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的PTV体积,SMART与拟行3DCRT计划比较,SMART组小肠(t=5.045,P=0.000)、膀胱(t=16.76,P=0.000)、直肠(t=10.432,P=0.000)、股骨头(t=3.654,P=0.002)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SMART组与3DCRT组比较,治疗时间明显缩短,t=3.654,P=0.002;靶区剂量明显提高,GTV:t=13.997,P=0.000,PTV:t=6.785,P=0.000。SMART组的消化道反应(χ2=9.999,P=0.019)、泌尿系统(χ2=10.705,P=0.013)、骨髓抑制(χ2=9.321,P=0.025)的急性毒副作用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9,P=0.093;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7,P=0.011;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35。结论:SMART对子宫颈癌术后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无需缩野可获得根治性剂量,缩短了治疗时间,邻近危险器官得到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属于中医学"崩漏"的范畴.自1992年以来,运用自拟益肾固崩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124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依据<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确诊.124例患者中,11~16岁58例,17~20岁66例.其中学生96例,工人12例,农民6例,其他10例.  相似文献   
6.
Ⅱ,Ⅲ期子宫颈癌放疗后2年内267例死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修贵  王忠漳 《肿瘤》2000,20(1):48-50
目的 探讨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及改进治疗的对策。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妇瘤科自1985年初至1996年6月经单纯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267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规范、全量盆腔体外照射+后装治疗,患者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2.7岁。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为局部未探及复发者122例,占45.7%;盆腔未控及  相似文献   
7.
PR、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KB)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以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标本41例,异常子宫内膜增生3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R和PK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正常、异常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R、PKB阳性表达率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异常增生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PR和PKB的阳性表达率大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R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P〈0.05);PKB则无此变化。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PR亚型(PRA和PRB)失调有关,并进一步推测这种比例失调可能是内膜癌早期发病原因。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病人年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PR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演进发展、预后因素相关,并可协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来该院要求行输卵管绝育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腔镜组)与经腹小切口输卵管绝育术(开腹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中失败率、脏器损伤率及术后切口疼痛、慢性盆腔痛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率腔镜组稍优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2次剖宫产者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P<0.05)。腔镜组605例中发现合并症77例(12.7%)。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安全、有效、微创、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更适用于有剖宫产术等盆腹腔手术史者,可同时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Buchler(西德)和FOL-10A型(上海)高剂量率遥控后装腔内治疗机,配合~((?)0)Co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866例。后装腔内治疗采用A点计算肿瘤剂量。A点分次剂量5~6Gy/周,总量50~60Gy。体外照射采用~((?)0)Co远距离治疗机,宫旁组织量为45~55Gy。后装腔内治疗与体外照射同期交替进行。随访1~4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基于CT定位的三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的开发及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该系统以我院目前成熟的二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为构建基础,将基于CT的三维成像系统、影像传输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后装治疗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施源器置放、三维成像、靶区勾画、治疗计划制定及后装治疗的精确、迅速完成,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